司字五行属什么?
“司”这个汉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它的造字方式是一个指事字,下面部分的字形像人,上面部分的字形像旗幡或旗帜的顶端,合起来的意思是指事者所执掌、所管理的象征性器物——这是“司”的基本含义;
后来金文中的“司”延续了甲骨文的形体风格,但上面的部分变得没有这么突出,所以“司”开始向会意字发展,进而有了“掌管”之义(比如古代五音之中宫商角徵羽的发音是由口吹竹簧而发出来的,因为古人觉得簧是口中之物,因而有主之义,故取其发音为“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还有“执行”之义(《荀子·议兵》中曾记载过这样一句话:“持积而拉卒处营而守围”,这里的“拉卒”就是指挥军队的意思),这种意思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比如“司令”“司机”等;
再往后发展,小篆、汉隶继承了金文的形体,但是它们的写法已经与甲骨文和金文相去甚远,于是它们又变成了形声字(注意:汉字的偏旁部首大多数都是形旁或者声旁,因此很多汉字在古代其实属于会意字,只不过经过漫长的演变,这些文字变成了纯粹的形声字),上面的“司”作为偏旁被保留了下来,而下面的“田”则是“司”的形旁,表示与田地有关,本义是管理;
现在的楷书则沿袭了小篆的结构,同时加上了一些装饰线条以便于书写。 “司”的繁体字写作“司”,它的右半部分写作“司”,这个“司”与简体的“司”是不同的,它是一个多音字,读作sī时有“照料、照顾”以及“主管、掌管”两个意思; 而当它在姓氏中读作shì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意思:一是古帝王诸侯国名(如:春秋时的秦国即秦氏、西周时期的司国即司氏);二是姓;三是中国台湾地区将“师”称为“司”,因此台湾地区的“司马”“医师”“司令”分别被称为“司马”、“司医”及“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