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字五行属什么意思?

段靓睿段靓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木”是假借,表示“林”的本义是“两棵树”,即林字的最初含义为“聚集的两棵树丛或树林”(《说文》)。 古代树木比较茂盛,所以用两个树表示聚集的意思(如双,从又持戈两其口,表示手持武器站在两棵树之间,意思是两个人在聚集着商量什么事情;今本作叒,会意字。) 所以后来就逐渐有了“聚集的众人”的含义和“聚集的地方”(如里、乡等)。

由于古人认为木头是植物中最有生命的,最灵气的部分,因此也常常用来作为精神的象征,比如孔子讲仁,讲“刚、毅、木、讷”,孟子讲“君子所谓义者,仁之为美”,“君子所养而最善者,仁义礼智"等等;老子更是提出“致虚极,守静笃”“载营魄抱一”等主张,这些都说明古人以木为万物之灵的观念。

另外,古人发现木能燃烧并且发光发热的特性,于是产生了火,火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得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古人又把木视为火的母亲,把木称为“神”。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古人将带有木的字都赋予了精神层面的意义,比如代表美德(德)、智慧(睿、慧)、光明(日、明)、忠诚(忠)、仁爱(爱)等,当然也包括了林这种指代树林的词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追求,这些带有精神内涵的文字自然也被广泛的使用着并发展演化到现在。

储熙阅储熙阅优质答主

“林”字在《康熙字典》里,从“木”“林”二字是分开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将这两个字组合成词使用。就引出了这样的疑问—— “林”字的属性是什么? 是五行的还是四行的呢? 为什么这样用? 用得恰当吗? …… 我想说的是: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汇是有“正名”的,比如“花”字在古代写作“蘤”; 而有的就没有,“草”就是“草”,不写成“艹”,“树”就是“树”,也不变成“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