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是什么五行?

庾亦中庾亦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从五行的概念入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五行这个概念的概念来源和基本含义究竟是什么。 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行次相生,流而不息。 五行之盛衰,本乎阴阳也。 水日润下,火日炎上,

一曰柔,二曰刚,三曰固,四曰强,五曰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五行的定义是取象于宇宙万物,以五类要素的特质来说明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一种古代哲学观念。 而“行”字为动词,意为变化和运动之意;这里则指五种变化的运动形式或过程。 因此,五行并非是指具体的五种物质,而是对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的抽象概括——即古人认为世界万物皆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而运动的本质就是这五大要素的不断循环往复。 这五大要素之间有着特定的规律:水火相济,木生火,火旺则耗损水分,而水性滋润可以生养木气,于是形成了一个流动不息且互相制衡的运动循环体系;同样,其他三组也是如此。

在《尚书·洪范》中,五行被赋予了更为具体的含义:

二、从五行的分类来看 根据上述概念我们可以发现,五行最初是以五种属性的方式来定义物质世界的运动形态,但是这样的定义显然不够具体和明确,以至于很难将它们运用到对现实生活的解释中去(比如你很难拿它去判断一个人究竟是属金的还是属水的),所以人们又进一步提出了五行的分类方法,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五种运动形式及其对应的五种性质元素。

其中,水主智,其表现为柔顺善变且能够顺应时势,火主礼,表现在处事方面能遵循一定的法则和道德规范;木主仁,体现在性格方面具有正直善良的特性等等……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则早已成为了中国人评判事物的标准甚至是行为准则的一部分了。 三、从古人的角度理解五行 古人在使用五行概念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它跟自然界的某种现象联系起来进行解释,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单纯地用五行来描述事物属性。如中医中的五行理论就是以五脏和五味、五色相对应的方式来说明的:肾与三焦开窍于耳,故肾主水又称为“黑脏”;肝与胆相合,故肝主怒又称“青脏”……这种联系实际的做法不仅方便了古人的理解与记忆,还使得他们更容易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去。 四、小结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五行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概念,而是一套蕴含了中国古人智慧的思想体系。

虽然它的具体内容会随着时间和历史变迁而有所改变甚至消失,但其中的许多思想却得以传承了下来并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在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阴阳八卦;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五行俱全之人等等.....

况乃华况乃华优质答主

其实呢,在古人认知里,“五”是抽象的,和现代数学中的数字意义是不一样的。 古人认为世界上有五种颜色——青、赤、白、黑、黄;也有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土);还有五种动物——龙、凤、龟、麒麟、蛇,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五德”——仁、礼、信、义、智,等等。所以你看古代建筑,除了大门上的门神,四角上还会画四种兽(朱雀、玄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