畯五行属什么行?

蔺潇文蔺潇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中并无“畯”字,而只有“畯”这个异体字; 东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唐·王冰注引《五符经》曰:“天魂精,地魄魂。人魂精,三魂七魄并九灵。……天地人和,故三才形。七魄为人精、魂、神、识、筋、骨、脉也。” “魂”有“精气神”之义,那么“精气”也就有了“精神气血”之义了——这显然是“气”的概念演化而来。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dú)”为疏通决断之意,这里显然是指人体水液运输的通道。因此,三焦可理解为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通路,上焦主肺气宣发肃降以通水道,中焦主脾胃运化以化水谷为津液,下达三焦;下焦主肾脏气化以蒸腾津液外出。“火”似乎不是这里的主体概念了;

明·张景岳《类经•藏象类》认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气化”就是新陈代谢的意思,与上文所提的三焦功能一致; 清·陈修园在《医学从众录》中对《黄帝内经》中的“厥阴”作了解释,他说:“此言人之正气也。足厥阴属肝。木主生升,其气善动而不息......此言人之元气不周也。周者,运转不息之谓也。盖气本无形,而具旋转之力者是阳,亦犹水中之有旋流是阳也。惟其有此旋转不息,故能运行上下,灌溉诸脏。若此旋转之力一绝,则气即不能周环而流于四旁,遂成疝瘕痈肿等症。”——这是将“气”看作具有运动性的一种物质,虽然这种说法与现代科学的概念有些差别,但比现代科学早了两千年啊! 这与“心主血脉”的“血”有什么关系呢? 陈修园的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以为运炼之枢机.故凡人身一动一静,皆此气为之主御; 一呼一吸,尽此气之为能事: 一升一降,亦此气之所自出。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而升降出入,无时无事而非此气为之功.” ——这就是“升降出入”理论的由来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