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五行属什么?

康德义康德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水部》:“响,钟鼓声也。从口,象钟声上下相应之形。凡响之属皆从响。《虞书》曰:‘若玉振之有聲’,言玉聲上通也。”可见本义是钟鼓之声,后转指声音所引起的共鸣或回声,又引申为声响、名声等义。 许慎解释的造字理据是“像钟声上下相应之形”,这是不太合适的。在甲骨文中,响这个字写作,左边是鼓,右边是攴(pū)。所谓攴,一般认为是小木杖的意思,其实它更像是用来敲击鼓面的工具。所以“响”字最初是用来表示用小木杖敲击鼓发出的声音的。不过到了金文中,“响”字左边已经换成了钟了,说明当时“响”字已经可以用来表示钟鼓发出的任何音响,而不是专指小木杖敲鼓的声音了。

东汉时期的学者许慎认为“响”字从“口”是从虞夏时期的字体演变来的,而清代的书法家朱骏声则认为这种写法其实是后世文字学家附会出来的,他根据《诗经·周颂·执竞》中“不显成康,上帝是皇”中的“皇”字来论证当时人们是用作为祭器或礼器的装饰品的“”来表示“响”字的,而且他还举出了不少例子加以佐证。现在普遍认为朱的说法更为合理一些。但无论怎么说吧,至少在秦汉时期以及之前,“响”是个象形字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了。至于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形声字,恐怕还得从当时的读音说起。

先秦时代,“响”读如xiàng(现四声),这从《诗经·鲁颂·泮水》中有“乐只君子,在天之章。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一句可知,其中“天”“光”“家”三字均为阳字,其韵母应为i(注1);而与之相配的“章”“之”“之”三字的韵母也应为i。这样看来,“响”与“章”“之”“之”三字的声符都是“庚”字无疑的了。而从“庚”得声的字一般读如iang(见两),这说明“响”在当时应读如xiang(现三声),这与古书中出现的“响”字多作动词来看待也是相合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响”在甲骨文时已经是象形字了,但它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以象形的“缶”(或“盆”)为声符来构成的形声字。这一点很是让人费解。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系的变化,“响”字的读音发生了改变,由双韵尾变为单韵尾,由ang变为iang,这样一来它就不得不以表音为主的形声字的形式存在于汉语中以便适应新的语音环境了。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响”字由最初的会意字慢慢演化为后来的形声字的整个发展过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