悝五行属什么?
“悝”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写作“愧”,读作kuì(去声),是形声字,音近“喟”,本义是指“忧愧”“惭愧”。《礼记·檀弓下》中有“吾何罪哉!惟尔知我,俾尔非常,故尔畏我。’孔子曰:‘彼悔之乎?’子贡曰:‘夫子言之,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曰;‘小子,何莫畏乎!’ 郑玄注:“媿,惭也。”唐贾公彦疏引李巡日:“慙者,不自为重而心怯慑。愧者,自以有罪而心忧。”清陈澔集说:“愧则惧乎其罪,如人有所犯而畏形于面。慙则赧乎其丑,如人行恶而羞见于庭。” “媿、愧”的字形演变如下: “媿、愧”的古今读音变化如下: 由以上字形和读音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媿”和“愧”古代音近,但绝非同一个字。“媿”古音qie4,今音kui4。“愧”古音qui3,今音kui3。二字今普通话读音相同,都读作kuì。
2.“媿”字从鬼,与鬼神有关。“愧”字从欠,与人有关。
3.“媿、愧”的造字方法不同,“媿”是形声字,“愧”是形符+声符的会意字。
4.“媿”的古文字形体与“欺”的字形十分相似,而“欺”的本义就是“欺骗”,可见这两个字古代的本义应该是一样的,都是指“以邪道取利”的行为。
5.“媿、夸”两个字都有“夸奖”“以功自矜”的意思,而且古代的读音相同,都为kuài,但意义完全不同。因为“夸”字从大,表示“夸耀”的对象是大于自身的,比如“夸父逐日”中的“夸”,就是此义。而“媿、愧”两个字的语义范围要小很多,主要指的是内心羞愧、悔恨的感觉和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