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五行是什么?

萧厚金萧厚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种认为,“行”是从“星”演变来的。古代天文学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称为“辰”,每两个辰之间有一个边界星系,共五十个“辰”,称为“五星”或“五行”、“五方”。 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呢?因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包含六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刚好对应天上一个特定的星座——春分在白羊座,清明在金牛座,谷雨在双子座……立冬在大熊座,小雪在射手座,冬至在大犬座,小寒在摩羯座……如此分得清清楚楚,似乎正是天道运行、阴阳变化之规律的自然体现。 人们看到宇宙中那些成双成对的星体时,总是习惯性地给它们安上一个配对的名字,如“牛郎织女”(河鼓二与织女星)、“金木水火土”(角木蛟和室火猪)等等;而当人们看到那些不形成明显双体的星体时,则习惯用单数表示,如“火星”、“水星”等。

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那么“五行”就是五个“星”的意思了!只是后来的人们不再关注天空中那50颗固定的星星,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天空的另外一个角落,这时他们发现,除了这50颗星之外,还有另外50颗星,而且这100颗星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样子,很像中医用来针灸的“经络图谱”。 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们发现了人体经络的奥秘之后,自然就把目光转向了天上,看看天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神奇的通路,于是他们在夜空里确实找到了这样的通路——“黄道”——太阳和月亮每年绕地球运行一圈,都要沿着这条“大道”走一遍。更奇妙的是,在这条大路上的旁边,还真的有“牛郎织女”在飞跑着!这个“道”和这些“星”组成的图形正好是一个“十”字。 这可正巧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观念啊!于是,从春秋战国开始,这条大路就被命名为“天径”,两边的那100颗星就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7颗星。

到了汉代,人们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这颗星的时候,就称其为“北斗七星”。而“北斗”这个词至今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如“北斗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等。 当然,这100颗“星辰”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大约每过200年,它们中的大多数会移动一度左右的位置。古人发现的“五行”其实一直在发生变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