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为什么五行?
这个问题很好,很多人不了解“子”是什么意思就乱答一气。 先说一下“子”的解释吧—— “子”字的本义是指婴儿,《说文》中说:“子,儿,男子者也。从儿,像子之形。”所以“子”字在古代是专指未成年的男孩的。 古人把刚出生的孩子看作是天地之间最美的物,所以有“太子”、“公子”这些称谓,也有用“子”来称呼孩子的——“子”就是“你”——比如《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对千寻说“我好想你啊,你这个熊孩子”(原意是“我喜欢你啊,你这个小宝贝”);还有“小子”,古时候管年轻的男人都叫“小子”,就像现在管年轻的女人都叫“小姑娘”一样。
总之,在古代“子”字只表示未成年的男性,这是它唯一的解释。所以古代人形容一个年轻男人长得帅时会说“子貌佳”,但是不会说他“子很帅”! 因为“子”字只能表示未成年的男性,如果用于成年男性就会犯讳,所以古书上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却没有“士别三日在我面前耍横”。 这里必须要讲的一个问题是,在古代,人的性别是由父系决定的,也就是说父亲是什么性别,孩子也就被定为什么性别。如果孩子出生的当天父亲不在,那么这个孩子就被认作是母亲的兄弟姊妹所生育的“私生女”,也就是“庶出”,而“庶出”的儿子自然就被认作是“女”了。
在古代如果一个男人的性别被误认作是女人,那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比如《左传》中记晋景公醉酒之后想强奸郑国来的使者,结果这个使者是个带把儿的“子”(当然,可能是假扮的,不过晋景公已经醉得分不清谁是真谁是假了)。晋景公觉得受到了侮辱,气得大叫:“女非人也!”(你丫不是个女的!) 可见在古代社会人们是很注意区分男女之别的,而且这区别不仅仅是外在形象上的,而且是实质意义上的,也就是生理上的性别区别。正因为这样,“子”才成了五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