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五行是什么?
一个名字是否合适,要看名字的型(字形、字义)和音形(读音与字形),以及八字喜用神,再考虑三才五格数理,最后还要结合人生阅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取到一个好的名字。 下面分五个方面来讲:
一、姓。姓氏是一个家族的象征,传承家族的符号,如张氏家族的孩子,无论迁至哪里,他的姓氏永远不会改变;而有些少数民族,在姓名之外,还有一个族名,如藏族、羌族等;也有的是两个姓氏,如复姓“贺兰”,就是两个姓氏组成的。可见姓氏对于种族、民族而言是很重要的。
二、行。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官府机构设置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社的原则,所以人们习惯把官职称为“某府”“某县”等等,就是来源于此。
三、字。古人起名除了尊长的寄托期望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含义。汉代王嘉字君叔,就是因为祖父喜欢《庄子·逍遥游》里的“君叔善射,天下无所若之射者”,因此给孙子起名“君叔”;宋代司马光小名“鸡儿”,就是因为小时候喜欢斗鸡;而清代刘墉的小名“石头”,是因为他母亲怀胎时候,梦到玉皇大帝赐给她一块大石头,所以给他起了这个名字。这些名字都是源于生活琐事、童年记忆。
四、号。这是一种自称或自编的名字,是文人墨客独特之处。他们往往有众多的雅号,而且随心情不同而变化。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有“东篱居士”“姑苏逸叟”,文学家李渔有“笠翁”“江上蓑笠翁”,清代诗人查慎行有“初白”“花斋”“春窝道人”,林则徐有三子,分别名叫天素、天培、天琳,都很有诗意。
五、别称。这属于通假或误读,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唐代杨贵妃原名玉环,因为杨贵妃体态丰腴,故名“杨玉环”;而苏轼《贵妃池上醉歌》中的“玉环”却是宋徽宗赵佶的生母韦氏,因赵佶非常喜爱玉制的装饰品,所以人称“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