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属哪个五行?

农云乐农云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帆”字,甲木为树,支中藏丙火为阳,乙木为其枝叶。其形类舟而浮于水,故为水之属也;然木能生长,全仗土壤之中水、土之力也,故亦含有土木之属性。 字意: “帆”字的字义本指用布或绸子和竹篾做成的船帆。现在一般用“帆”指船,其实“帆”最初就是指“船上用的布旗子”。《说文》中有言:“帆,舟楫上篷,象形。”可见“帆”的字形演变过程是象形文字→甲骨文(下图a)→金文(下图b)→小篆(下图c)→隶书(下图d)再到现在的手写字体。其中由甲骨文至金文的字形并无变化,只不过金文中“帆”的下部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到了小篆阶段才合二为一,隶书以后就完全一致了。“帆”字的本义就是“船上用的布旗子”。

康熙字典中对“帆”字的解释是:“《唐韵》甫闲切。《集韵》房闲切,音樊。《玉篇》:‘帆,舟楫上篷。’《广韵》:‘帆,船风帆。’”说明古人早就意识到利用风力作为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东汉·郑玄注的《周礼》中就指出:“凡载舟,五十里为程。”意思是说古代行船,一天只能走五十里,因此需要两天才能到达目的地。随着造船技术和风力传动装置的发展,宋朝时出现了一种时速可达30公里的帆船——福船。到元朝时,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队已经可以到达波斯湾的霍尔木兹、阿拉伯半岛的吉达和非洲东海岸的桑给巴尔。 明朝初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进行了七下西洋的航行,最远到过非洲东海岸。

除了海洋航行的进步以外,风力机械的发明也是提高航速的重要因素之一。12世纪初,欧洲出现了风车,后来这种技术传到中国。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国已经有了利用风力和水力相结合的机械,用于榨油或纺织。据记载,这种风车“高一丈余,围五六尺,上盘安机轴,旁开窗洞,中置罗盘,下通水流,上有扶杆上下运动,水从下而升,冲去茶渣,而茶之精华随水流上溢,经筒壁之孔溢出,用瓢取饮。”在明朝中叶以后,这样的风车逐渐出现在江南地区的茶厂里,为茶树采摘末期或萎凋不足的白茶提供了新的干燥方式。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明代的“帆”字除了包括现代意义的帆船之外,应该还包括风车和各种机械,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