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五行属什么?
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学说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工具,而“五运六气”则是用来说明自然界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发病原因的。 “五脏”(心、肝、脾、肺、肾)是生理上具有明显特征的器官,“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则是指生理功能上具有明显特征的器官(注:三焦没有实质脏器,为经络生理的一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结构——人体五脏六腑。 此外还有“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等说法,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不是指具体的人体部位,而是指比较抽象的意义。其中“五官”中的“五官”不是特指五个器官(因为其实每个器官都有不同的感受器,如眼睛有视神经和视网膜,耳朵有耳蜗等),这个“官”字实际上指的是“五官”所主之事,即“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肢体之所感,这一切都是‘官’所能看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器官都是有感的,都可以看成是有“官”的。
而“五行”和“五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五脏在生理机能上是互相影响的,这种影响是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路径来实现的;其次,五行还分别对应着“五色”“五味”“五臭”,而这与脏腑有紧密的联系。比如,《黄帝内经》中有“青赤白黑”四色的分属,即“心赤,肝青,脾黄,肺白,肾黑”;又如“五臭”中的“膻腥臊腐”,即“心膻,肝腥,脾腐,肺臊,肾腐”。这实际上反映了五脏和五行间存在的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