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肉属于什么五行?
“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源于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思考。 “木”代表春季 、东方;“火”代表夏季、南方;“金”代表秋季、西方;“水”代表冬季、北方;而“土”则在四方之外,为中央。 金木水火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互相影响但又各自独立。
而在中医理论中,五脏被划分为五个系统,分别是:
1.木象:肝(肝胆)
2.火象:心(心脏)
3.土象:脾(脾胃)
4.金象:肺(呼吸系统)
5.水象:肾(膀胱、泌尿系统) 在中医看来,人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又是由若干个小体系组成,而这些小体系的运行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当这些规律出现紊乱的时候,人就病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的各个组织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本质上是“阴阳”关系。也就是说,在人体这个大环境中,有“阴”就有“阳”,有“虚”必有“实”。
比如,木旺则火衰,这是阴阳之间的平衡。而临床上常见的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都属于心火炽盛的临床表现。再如,脾属土,胃属土,因此有“脾胃同病”“脾胃虚寒”等说法,而临床常见的胃炎、胃溃疡多由此而来。
中医学还认为人体的气血津液都在脏腑的组织结构中运行,因而把人体比喻成一个“管道”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各种营养的供给,其中尤以水和血的作用最为重要。中医认为水是构成机体的基本成分之一,体内水液的充足与运行,不仅关系到各脏腑的组织营养,而且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所以说,缺水就会造成体内的“燥”,而燥则热。所以,我们通常说的“上火”其实是指体内的阴阳失衡,生理机能紊乱造成的。
至于五行的相克,那是阴阳失衡以后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所谓“五行相尅”,其实就是阴阳互消的过程,这个过场中,最终阴阳归于平衡。然而,这个过程是个恶性循环,因而必须加以阻止。
中医常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方法来调整阴阳的失衡状态,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