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五行是什么?
关于五行的起源,至今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目前比较被大众所认可的就是阴阳五行说和河图洛书说了。 前者认为五行源于我国古代对物质形态的一种分类,即: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这种观点得到很多学者的支持。后者认为五行来自于河图、洛书的数理,其中“一”为水、“二”为火、“三”为木、“四”为金、“五”为土。
那么,这两种学说有什么异同点呢?它们所描述的五行属性又是不是同一个五行呢?要探讨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古代的五行观念吧! 根据古籍的记载来看,最初的五行并没有具体的属性概念,只是用来表示五类物体的名称而已(所以后来遇到类似五岳这样的东西才会有东岳泰山等称呼),比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 “职贡物五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天地之色兼青黄。”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意识中的五行是没有任何属性的。这一点和西方哲学中数的观念很相似。比如英文中有1,2,3,4,5五个词,但它们分别对应的数字却是1,2,3,4,5.同样,五行中有木火水土金五种元素,但却对应着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样的顺次。所以此时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生成后一行的过程的体现者,每一行都有其独立的存在意义。每一行并不具有其他几行的属性。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儒生们为了神化汉武帝统治的合法性开始使用《尚书·洪范》中的福、禄、寿、禧、凶等的五行记述方式,给每一行赋予了特定的属性。土居中央,五行之中,其余四行各有一个中心,所以土能生养万物,又有承载、受纳的含义在里面;金能生水,有滋润万物的含义在其中;水生木,有成长、旺盛的意思;而木生火,则是物质燃烧的结果——火代表的是一种消耗而不是创造。
土在中间,既不是相对静止的承载者也不是最活泼的发散者,它在五行之中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它的性质也是介于其他四行之间的。所以中医当中,土属脾,主运化,可以消化吸收其他四行的营养,但又不会因为营养过剩而产生问题。 当然这些是古代人对世界一种非常简单的抽象,和我们现在理解的物理化学完全不是一个体系。这种抽象是非常不严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