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和五行的区别?

齐娜齐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好,本人学易经多年,一直想写个简单的介绍,这次终于有机会了。 首先五行是远古就流传下来的概念,代表的是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就是五行的符号化表示。每个行分别有对应的颜色,相生相克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方位等等。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搜一下很容易有答案的。这里要说的很重要的一点:五行其实代表了五种基本的状态,这个状态我认为是指相对静止的含义更大一些。

那么干呢?在阴阳学说中,天为阳,地为阴。古人把一年24节气分成22个节12个候,每5天为一候,各候又有不同的名称。立春惊蛰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惊蛰....这样循环往复。每一节气都有相对应的乾卦与坤卦,也就是每五天就有一次阴阳的变化。而每年冬至小寒大寒立春惊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立春....这样循环往复。每一个月都有对应的月卦,如正月为寅月,为泰卦,立春惊蛰;二月卯月,为噬嗑卦,谷雨立夏。三月辰月,为随卦,小满芒种。四月巳月,为姤卦,夏至小暑。五月午月,为大壮卦,大暑立秋。六月初夏,为夬卦,白露秋分。七月未月,为遁卦,寒露霜降。八月酉月,为否卦,寒露霜降。九月戌月,为观卦,立冬小雪。十月亥月,为乾卦,大雪冬至。十一月子月,为坎卦,小寒大寒。十二月丑月,为坤卦,立春惊蛰。 也就是说,每年的每月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用八卦表示就是每月月卦的变化。年岁多了,积累的阴阳变化也就多了,于是古人就把这些变化归纳总结,形成了“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且给每个字配上了阴阳、五行、数术等特性。如甲为阳木,丙为阳火,庚为阳金等等。

在这里我想说明一点,古人建立的这个体系是为了预测服务的,所以体系的建立一定是以实用为基础的。否则也不会被广泛使用了。 而支则代表着空间与时间。时间与空间的交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体系。比如子夜凌晨一点至三点为子时,正是阴气最盛之时,故称之为“子夜”。而正午阳光最为炽烈,故名“午时”。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分为十个候,一候又分五日。这种时间与空间的交叉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农历,公历等等历法。也构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八字”“甲子”等等。 在古代,干支与五行是被用来预测命运的最基本的工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