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的五行属什么?

却媛静却媛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初始,①姓。②开始。③初生的草木。④《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陆师引王逸注:‘阰,山名也。’按,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外有丘陵名为‘坡址’。⑤星名。⑥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汉语大字典》“初[chū]1.姓。2.开始;开端。3.初等;初级。4.刚刚;才。5.古代地名。6.星名。7.姓氏。8.姓。” “初[cǔ]1.削;砍。2.裁;裁剪。3.制作;做成。” “初[chù]古同‘尺’。” “初”是个多音字,有chū、cū、chù三个读音。其中chū和cū是一个音义单位。chū读作【chu】的时候,意思是“开端”“起初”;而cū是chū的俗字,表示用刀削的意思。

关于chū和cū这两个读音的来源,杨伯峻先生在《春秋传说汇纂》中解释道: “初,本义为刀削。据甲骨文,此字象以刀割禾,其本义即谓开始收割。金文中此字或作,则象以刀断物形,故有初字,即开始之意。小篆作初,后写作春。”“初”作为时间词用时,即由最初之义衍化而来。 “初”用作姓时,读作chu,例如春秋时期郑国有公孙姓初——《春秋·隐公九年》:“郑公子友如齐逆女,自门至阶,夫人未之拜也。公子友曰:盍奔他国?’子游曰:君命高矣。’仲德曰:‘请奔他国。’”

汉代司马迁作《史记·郑世家》同样记载此事,并且提到这位公孙姓初的名字叫“食我”:“八年,郑公孙段动乱,民怒,逐段及其党。九年,复反夺国。十一年,献公卒。少康立,是为故太侯。二十五年,厉王出奔于蔡。三十五年,宣王即位。三十九年,幽王伐六济君,杀之。四十四年,惠王卒。五世,悼王元年,我乃就封於郑。”

可见,这个姓初的人确实姓初。 至于chù这个读音的来源,杨伯峻先生没有明确交代,我想可能是现代语音的讹误。因为现代汉语音节的“初chū”和“尺chù”比较接近,很容易发生错误。清人顾炎武在《唐韵正》中就提到这种错误:“凡言尺者,不可作初。……今俗别作初字,非。”

鲍思羊鲍思羊优质答主

始的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本指女子登台(“台,舞台”)。

“始”字的字形应理解为“女”(妇女)字里有一个“台”(舞台),此字的造字本义是:女子登台(“台”古代的舞蹈表演舞台)开始跳舞。后世引申为刚开始等意义。

始的本意是开始(即事情的起头)。由此又引申指第一个(最初的),进而指根本。始字作动词时当“试,发端,发用”讲,比如“始行”指刚刚上路。

始字由“台”和“女”字构成。在金文中,“女”字在“台”字底部(如上图所示)。甲骨文中没有始字,周代鼎器上的文书中,多数用作人名,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古时女子多才多艺的情况,女子会唱歌跳舞,所以用“台”指代舞台上的歌舞、艺术等。因此,“始”字原本的意思就指女子刚刚登上台去歌唱、跳舞等。

“始”字本义是“女子初舞也”,也就是女子刚刚开始舞蹈,后来逐渐引申为开始的一般意义。始字的引申义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始字的最初意义与乐舞有关,由此表示开始、起初、首次等意义,也用来表示根本、头绪等意义,作副词时有刚刚、才等意义,作动词时有发用、发端等意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