滢在五行属什么?

成玮琏成玮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五行”中的行并不是指的道路、行走。它是一类计数的单位——五行的“行”字,最早见于《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其日甲乙; 仲春之月,盛德在火,……其日丙丁; 季春之月,盛德在土,……其日戊己; 孟夏之月,盛德在金,……其日庚辛; 仲夏之月,盛德在水,……其日壬癸。” 这里的“五行”就是指五个月:立春至春分一个月叫孟春,清明至谷雨一个月叫仲春,春分到清明一个月叫季春,立夏到小满一个月叫孟夏,小满至芒种一个月叫仲夏,夏至大暑两个月(古书划分方法与今日不同)叫季夏,立秋至秋分一个月叫孟秋,白露至寒露一个月叫仲秋,寒露至霜降一个月叫季秋,立冬到大冬至小雪一个月叫孟冬,大雪到小寒一个月叫仲冬,冬至大寒两个月(古书划分方法与今日不同,且没有小大寒的概念)叫季冬。一共是九个自然月。而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叫做“戍月”或“季月”。

至于这“五行”到底是什么含义,《月令》里解释得很清楚: “孟春之月,……木始振发,故曰甲乙。木,东方也。春,万物之所成兴者也,……其日甲乙,所谓‘阴阳’者,随其月生旺而死绝也。”“仲夏之月,……水火不相待,待者,至阴至阳之谓也,其所不相见,法当也。” 这里所谓“阴阳”的消长变化,其实就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在一年中位置的变化来推测节气、气候的变化,以判断物候,安排农事的历法。这种“阴阳”消长的规律,就是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立春惊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立春惊蛰。

所谓的“五行”其实就代表着一年的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365天,5个阶段加起来总共1825天,也就是说每一“行”都有365×4=1460天。而这1460天的“行”又按照阴阳消长分为两半,每一半730天,其中生(阳)气为409天,死(阴)息为321天。每一年的第一天都从“五行”中的某一个行开始,这一天的日子在“五行”中叫做“岁立”,这个“岁立”的日子是绝对不变的。比如2016年是丙申年,第一天是丙申月辛卯日,第二天的甲子日属于甲寅月,第三天又是乙卯月丙辰日等等。

那么2016年是什么年呢?这个问题问得有点糊涂了。如果是问农历年,那就是丙申年,因为每年的第一个月都是丙寅月(正月初一),然后月份顺序排下去。如果问的是公历(阳历)年,那答案是2016年是闰年,2月有29号(这是我国农历特殊的年份——每隔四年就会出现一个闰月,增加一个月,但是整个闰年只有354或者355天),全年有366天,也就是这一年两个“行”各增加了一个月。所以2016年“五行”的顺序是:金、水、木、火、土,对应于十二月:十月庚子,十一月辛丑,十二月癸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