罾字五行属什么?

雷玉桐雷玉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罾”字的五行属性,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康熙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罾字五行:火。非也。俗传此字属木,不知始自何人。按:罾字从网,网字古作,见《集韵》四音之切。《说文》以之为鱼笱,则亦渔具之一。《周礼·考工记》,‘设罾而渔’。注:捕鱼具,在舟中立网。又《庄子》载:‘泽雉十步一啄,箭逐雉而射之。’‘泽雉’即野鸭。以上二则,罾皆作网解。至若《汉书》‘张骞使西域’,注引应劭曰:‘罾,鱼罟也。’是又谓属木。且言‘其形四方,像网’,岂复与‘立网’之字同哉!且既云‘四方’,又云‘像网’,则是字形既有变化矣,而五行仍属火,恐难如是相混也。” 也就是说,《康熙字典》认为“罾”字应该属火。但同时也指出,这个观点“不知始自何人”。其实,“不知始自何人”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这种看法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

《中华大字典》中也是这样说的: “罾字五行为土。讹。”“讹”是指字义或者字的写法出现错误。这里所谓的“讹”,应该是指“罾”写作“章陵”导致的错误。但是,《中华大字典》的这种说法也没有说明“始自何人”。

同样,《说文解字注》中也提到: “今俗用此二字,皆作章陵。……而章陵二字,又误作罾字。” 也就是说,《说文解字注》也是认为“罾”字应该是章陵。同时,也指出了“章陵二字,又误作罾字”的原因——“今俗用此二字,皆作章隆”。

不过,《说文解字注》没有进一步阐述“今俗用此二字,皆作章升”的原因。而其原因就在于“罾”和“章陵”在古代读音是完全一样的。《说文解字注》中说: “凡声之与某声相近者,有双声叠韵之例。双声者,如桃红、浪白;叠韵者,如娇羞、窈窕。” “罾”和“章陵”就是如此,两个字都是阳平音,而且都有“章”字。在普通话里,这两个字今天的读音是一样的;而在古代,它们的读音也是一模一样的。所以,“章陵”就被错写成了“罾”。这可以说是“讹”的一种表现形式——音变而形不变(多出现在汉字简化的时候)。

当然,“讹”还有一种形式叫“字异而音同”,意思就是把一个字误抄成另一个字,这两个字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读音却完全一样。例如把“兵”误抄成“士”,把“高”误抄成“稿”,等等。这种“字异而音同”的情况也经常会出现,但它造成的错误不像“音变而形不变”那么明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