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五行是什么?

赫连玲敏赫连玲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山,山的形状像“山”;山字形近而义通。从字形上看,“山”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山”字,形似今天大写字母“C”形的树杈重叠而成,即上面是“木”,下面是“木”,中间部分是两“木”相叠的轮廓线。

金文“山”字,上部作“上”“下”结构,下面的一竖向上延伸,与上面的一横会合,表示树木繁茂;小篆“山”字,上下结构的笔画变得细瘦,上面的“山”字略成半圆形,下面的“山”字仍依金文字形。 近代字体“山”字,由小篆演化而来。虽然笔画的形状改变了,但是作为象形字的特征,“山”字仍然是依形取义的文字。

古人造字十分讲究象形,《说文·三部》中说得好:“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也就是说,汉字是“随体诘屈(字形的转折)”地描绘客观事物的形体或动态的。 “山”字属于象形字。从字形看,“山”字是依形取义的符号化图形文字,并且这种文字有着特定的所指对象——高山;从字义看,“山”字所记录的语言声音是ya34(三声阳平)。“山”字既指代高山,又具有表示高山发音的语义功能。 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如“问君何所之?宿昔同携手。”——唐 王维《少年行》,其中“之”就是动词“去、往”的意思。所以,“山”可以表示“登上山”这个意义,“登”则是表示“上去”动作的动词。 古人在表达“攀登”这个动作时,通常用“攀”字。

“攀”是“手”与“山”联合表示的动作,本义是“手握东西向上爬”。因此有“攀登、爬山”等意思。 不过,当“攀”用作及物动词时,后面跟的是表示“登”的名词性成分。如果用“山”做宾语,就要加上“丘”字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