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的五行属性吗?

滑玲钰滑玲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明确一点,《说文》里的“竹”部其实包含了“竹”和“杖”这两个不同系列的字——但是后世学者往往忽略这一点。 “竹”是指一种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特点是主干可高达数米并有节且直;而“杖”则是一类被竹木或藤条等制成的拐杖或手杖。 这两类字在古文字构型上差别甚大。

许慎把“竹”和“杖”归到一起解释其实是有问题的,而且这种错误后代学者沿袭了下来。比如王筠注《说文·竹部》就认为“凡书字,竹、杖不分者,非矣。”“若『篇』之从「⺮」者,『篇』字之譌也。”王筠这里的“譌(音é)字”就是指“误字”,也就是错别字的意思。可见他也是很明确地把“竹”与“杖”当作不同的系列看待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竹”和“杖”在古代经常混同呢?原因就在于,作为象形文字,它们早期的造字形状是非常相似的。

为了便于区分字形,古人想到了加偏旁的方法来为它们造新字。其中“竹”旁的字大多表示与竹子有关的事物,而“杖”旁的字则表示与手杖有关的事物。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管”字,它本来是表示从竹管里吹出的声音,所以造字时加入了“口”字旁。而“典”字本来表示的是竹制的礼器,所以加入的是“聿”(yù)旁。

由于古代汉字是古文隶变过来的,字形变化很大,所以加了“竹”、“杖”旁的很多字都容易混淆。于是后世的学者们干脆把这些字都认定为同一部首——“竹”部的字体。这样就省去了好多麻烦……不过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些字本义的缺失,后人只能根据字形或者语言学的分析来猜其本义了。 而“杖”部的字情况则相反,是因为后来字形的演变把原先像手的笔画讹变了,使这些字看上去像从“竹”或“杖”而得出的误字。所以这类字往往有它的本字,只不过人们已经忘记了它们的本字是什么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