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的五行是什么?
“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五行,五行之气也。” 可见“行”在古代是阴阳学的名词,代表阴阳气化运动的五种状态。而“金、木、水、火、土”只是对这五种状态的抽象描述。这种形态,我们称之为“五行之形”。 先来看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到底是什么。
在阴阳学中,用“燥”和“湿”来表示阳和阴。用“风”和“热”来表示阴和阳。所以木就是干燥轻清上升的阴气和湿润重的阳气相遇形成的。 火就是炎热明亮的阴气与赤色燥气的太阳之精相混形成。
土就是潮湿厚重的阴气与温暖阳气的黄土高原相融合形成的。 金就是清凉干燥的阴气与灼热气流的金属颗粒相遇形成的。 水就是寒冷清澈的阴气与温热土壤里的水源相遇形成的。 这就是古人认为的金木水火土的本原。
而“行”则是“五行之形”的意思。这个“形”,可以理解为构成物质的元素或者组成生命的材料。《尚书·洪范》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只有“金木水火土”五样,没有“气”。孔颖达认为,这里的五行指五金、五木、五火、五土、五水。后世学者多认同此观点。
于是就有了铁、铜、铅、锡等五金;有了竹、木、椒、姜等五木;有了焱(日炎)、焰(火炽)、烽、燧(烧火堆)等五火;有了淋、泽、泉、江、河等五水;有了山、岩、砾、壤、土等五土。 那么这些元素是如何形成万物的呢?《庄子·天下篇》给出了答案:“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水的积聚,就没有承载大船的力量。“膏之以沃注者,其地不濡;润之以微雨者,万物生焉。”意思是说,如果有润泽的土地,万物就可以生长。 这就是古人的世界观,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用现代科学语言来形容,就是“能量-物质”二元结构世界。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金木水火土相互聚合,生成万物。这就是赋的五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