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字五行属什么?

卓晓蕾卓晓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字中带有“火”或“日”的字,一般都倾向于五行中的火;而带有“土”或“口”的字则倾向土壤; 其他带木的字一般偏于木;带水的字一般偏水.... 这样的归类只是大方向上的,有很多字例外。 而“蜡”字,属于火字旁,从五行上来说应该是属火的。但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一些: 我们知道汉字中有大量的形声字(即上面是形旁,下面是声旁的字),蜡就是这样的一个字——上面的“辛”是形旁,说明它主属金;下面的“蜡”是声旁,说明它属性为火。 可是这个“辛”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金”字边。在甲骨文中,它是一个象形字,画的就是一把刀的形状。所以“辛”的本义就是用刀把东西割下来。它具有金的硬度,又有木的柔韧,可切可削。《说文》里讲“辛”的意思是用刑狱杀人,实际上也是用刀来杀的意思。可见,这个“辛”字从五行上来说应该归属木。

这就出现了矛盾,一个“辛”字如何兼顾它的两种五行属性呢? 古文字学家们认为,当“辛”用作姓氏时,其字中原有“十”字,这时它的五行属于金;而当“辛”用作干支或地支第十位的时候,它五行属火。这就是说它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五行归属。

这种观点现在已经被普遍接受,我也在书中采纳了这种观点。 但这里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同一个“辛”字,在不同的朝代它的五行会不同呢?比如唐朝欧阳询编撰的《书法正书》中,“辛”的字形属于金,可是在明朝冯梦龙著的《东周列国志》中,“辛”就变成了属火了!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曾困惑不已。后来我想通了,其实这也是汉字有趣的地方之一吧。因为汉字的字形一直在变化,古人为了书写的方便,经常会对字形作简化处理,这样同样的字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形状差别很大。正因为如此,古人造字时赋予它们的含义也经常在发生变化。

以“辛”为例,它是十字形的,所以在《周易》中,它的卦象为离,主光明,与丙一样属火;又在《尚书·舜典》中与辰一起被赋予了阳气的含义,此时也应属火。 可到了甲骨文和金文中,它往往被写成圆形,这意味着它变成了阴性,与丑一同属土。而在《礼记·月令》中,它又被赋予了树木的含义,自然属木了。

至于你说的那个“薪”字,我认为它也应属火。因为虽然“辛”“新”“薪”都属阳性,但有“辛”的字大多含有毁折、切割之意,而“薪”却是用火烧,取火焰之态。而且古人在描述火灾时用“赤”(火红的感觉)形容火势,常用词“炽盛”,这两个字都指向“薪”的用火之义。所以“薪”应属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