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五行属火吗?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源于《黄帝内经·灵枢》“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的“智者”“养生”,实际上指的是正常的人和健康的生理状态。而“邪”,在这里特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以及“七情”(喜悲忧思惊恐)对于人体的侵害或干扰。
所以,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人的生老病死、四季环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春天生发,夏天旺盛,秋天收敛,冬天潜伏。五行也代表了一年四个季节中人体所出现的五种证候。
这些证候,如果用现代语言来描述,那就是在春天,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容易出现肝火旺的情况;到了夏季,阳气达到顶峰,脏腑功能最活跃,但阳气过于亢盛,也会化热化火诱发一些疾病;到了秋季,自然界和人体内都开始了收引的过程,如果收敛不够或收敛过度,就会引发许多疾病;冬季主闭藏,是万物积蓄能量准备萌发的季节,也是人体精气隐藏血脉之内为来年生机勃发做准备的时候。
从中医基础理论来看,教师的工作特点与五行中的哪一个元素相匹配呢? 我们知道,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行,气候有春夏秋冬四时,人体有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甚至情绪也有喜悲忧恐等变化……所以,古人就根据宇宙万物的变化把人生分为五个阶段,即童年(少阴)、少年(太阴)、青年(少阳)、中年(太阳)、老年(厥阴)。每个阶段都有其对应的情志,饮食,起居等的特性。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木(肝胆) 火(心) 金(肺) 水(肾) 土(脾) 依次相生,而后又相克。
其中,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属于少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人,由于体内阳性力量逐渐增加,所以表现为火热阳亢的特征——容易激动、易怒、脾气大、口干苦、口腔溃疡、便秘、眼红、尿黄等症状。而且,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这些特征也会慢慢缓解。 如果教师处于这个年龄并且具有上述大多数症状,那就可以初步判定其为“少阳”体质了。当然,还需要结合八纲辨证(表里阴阳虚实寒热)等其他方法进一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