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五行之后怎么算?

苗广豫苗广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是困扰很多新学易学的人的问题之一!五行到底是怎么推演出来的呢? 要理解这个,需要了解古代阴阳五行家对宇宙的认识。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太阳系行星的运转是有规律的,且能总结出公式来计算。在古代没有这些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怎么认识并发现这些规律的呢?这其中就有着神秘的“天人感应”的成分在内。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它认为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是可以与人互通、互感的。比如《黄帝内经》就是研究人和自然关系的医学著作;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也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而这种思想在五行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现在的计算行星公转轨迹都是按照地球为中心,其他行星为轨道,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而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却并不是像行星那样绕着中央地球转动,而是以地球为界,把整个宇宙分成两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各包括五个天体。

这就是说,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而中央则属土。之所以这样分是因为古人发现,无论什么时候,总会有五颗星星是在始终相对静止的,它们被命名为五颗行星——金水木火土。另外五颗星星则是按顺序每隔15°左右便移动1个星位。前5颗不动的星辰被称为“恒星”或“辰星”,后5颗每15°移动1处的称为“流浪星”或“流星”。

这种把宇宙分成中央与四方的方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定十字”。而把中央土星与四方的木火金水5颗星辰连起来,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导航系统——“二十八宿”——也就是今天确定农历日期和时间的依据。

有了“定十字”的方法,古人就能通过观察28宿中某一颗星的坐标,来推算另一个未知星空点的位置了。在此基础上,古人再用数学中的“勾股定理”,求出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推算其他数值。而五行就是这么计算出来的! 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我们可以列出如下计算式子: 木=甲(乙)+卯(乙) 火=丙+巳 土=戊+未(丑) 金=庚+申 水=壬+亥 每一行都用下一行的数字去生上一行的数字,最后就能推出所有五行属行的结果。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依此类推,直到推出最后的水。然后根据以上原则再反过来推算,如金生水,水生木……这样就可以做到五行推算的循环往复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