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喜土怎么知道?

苍阳芸苍阳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八字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五行对应五脏,心属火,肝属木,脾属于土,肺属金,肾属水。其中,土位于中央,象征祥和,亦被称为中央土。 五行还对应五情,悲忧苦惊乐恐皆为情。因此可以说,“伤土”就是受伤,包括情绪受到打击和生理受到伤害两个层面。

在五行之中,各有所属,彼此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当这种均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偏亢或不足的现象。即所谓的“五行不均”。 五行不均会产生病邪,这些病邪会伤害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上的不适症状,可以归结为“病征”。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我们可以把病征归纳为两类——阳证和阴证。 所谓阳证,泛指热性病症,表现为发热、疼痛明显、红肿、烦躁易怒、口干舌燥、便干尿黄等。

由于火热易伤阴液,故又有“阳盛耗阴”之说。 所谓阴证,泛指寒性和温性的疾病。表现为腹痛、腹泻、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口不渴、痰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臭秽或便秘。

阴阳互根,任何一方失去了对方的滋养,都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生”。 从这一角度来看,无论出现阳证还是阴证,都是不平衡的病征表现。 明白了阴阳的概念,接下来就要了解阳气的性质。古人把阳气喻为太阳,是说它的升发有力,充满热情的。《黄帝内经》中提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句话中的“节阴阳”其实就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二是要保持自身阴阳的平衡。 保持阴阳的平衡是根本,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中间是人,阴阳之交,阴阳之气在其中交合,上下交通,循环往复。这就是人法天的结果。所以说:“天生天道,地承阴阳。人生其间,当取法于阴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