韫五行属什么的?

凌国娣凌国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韫”字在五行中属火,因为《说文解字》中说得很清楚。 说文解字: 文中解释得非常清楚了。 那么为什么五行的属性是用中庸的“木、火、土”来表示而不用“金、水、火、土”呢? 我最初学八字时对此也非常费解,于是就去查了《子平真诠》(清代命书,吴士仁著),在其中找到了答案。 原文如下: “凡论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必须先识五星旺相休囚之道,此中之妙,全在干支相生。如丙丁属火,旺于夏令;庚辛属金,旺于秋令;壬癸属水,旺于冬令;甲乙属木,旺于春季;戊己属土,旺于四季。当旺之时,原无区分阴阳,但看天干有印绶生助,地支有根气相连,便是旺盛之象。惟土有四季,遇春、夏、秋、冬,各得一分,遇支又得一分,所以土最重。其木火金水,则各有所主之时令,非极盛极衰之时,不能作旺看。即金居秋令,亦非其时极旺,土居四季,亦非极衰。惟火最奇,他无时辰,惟寅午戌时,为火之旺地,他时则无所专旺矣。此旺相休囚之大略也。”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仔细剖析一下这个“旺相休囚”。

1.旺相休囚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一个时间段5000多年。古人把二十四节气分成五等分,每等分之间的时间长度都是1371个甲子(64小时)。 由于一个节气内太阳由直射点向北移动至北纬22°30′(北回归线),然后再南返至赤道,因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产生了高温高湿的雨季和低温干冷的旱季。 随着太阳运动的轨迹,地球上部分地区的温度、湿度、降雨量都在变化着,为了适应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古人们将24节气平均划分成了8个大节候,每个小节候5个节气,共计40个。每一个大节候包含两个节气,一个是旺,一个是相。

例如现在处于大暑节候,下一个节候是立秋,立秋节气过后,太阳由北及南移动了一个节气,因此立秋之后第一个节气就是处暑,处暑就是旺。 接着太阳继续南移,到了秋分,秋分之日昼夜等长,这一天开始,阴气渐生,太阳开始走下坡,直到冬至达到最底部。春分后一天天变暖,夏至达到最大值。

2.土是特别奇怪的五行,它没有任何性质,也没有任何活力,但是他又具有相生相克大家的五行特性。这就是所谓的“土爰稼穑”,土爱耕种庄稼,种植五谷,因而有了五行中的“土实”的特性,同时由于土太虚了,没有抵抗外力的能力,必须依靠金和水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又有“土实能载金,土淡能流珠”的说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