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里五行藏什么?

边云红边云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首先说“五”,《说文》解释为“吾口也”,也就是说“我口能言”的意思;《白虎通德论·五行篇》中进一步解释了“五”的涵义:“五,数之祖,故推演五数而出立五行者也。”这里指出了“五”是计算的开始,由此衍伸出后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 那“行”呢?《康熙字典》解释说:“行,干也。”“行”字在《黄帝内经》中出现了约50次,均指人体经络运行的路径,如“此十二经之别络也,其行无常处,谓之行气。(《灵枢·经脉》)又如:“此六脉之气行之道路也。(《素问·热论》)”可以看出,这里的“行”均指运行的道路或脉络。 那么“五行”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就是五种运行的“道路”或者“路线”。

2,再说“里”,小篆中的“里”字,上面部分是一个“里”字,下面部分是“田”字。而现在的简化字“里”字,是由“里的上边部分”与“厂”字联合表示,其中“厂”字表示的是“房屋”的意思。《说文》中对“里”的解释是:“里,巷也。”指出的就是“里”的古字形由“里+田”组成,本义是指农田中间的沟渠。引申一步就得到了今天的“里”字,即街巷。 而古代的城市规划是严格遵循“里坊制”的,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汉代时得以完善。所谓“里坊制”就是指城市被一堵堵墙分成若干个“里”,每一个“里”都有一个正门通向大街,每个“里”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活单元,住着同一身份的人,实行一样的管理制度。比如西汉长安的街道两边各有三道围墙和三个大门,东西街南北各有七个里,每里设里正负责管理。唐宋以后的城市依旧遵循着“里坊制”。古人所说的“里”其实就是今人所说的社区。

3,最后说“韦”,甲骨文的“韦”字上面部分是“臣”,下面是“目”。金文的“韦”字则将“臣”和“目”合成了新字。小篆的“韦”字,上面部分的“人”字加了一撇,形成“未”字。而现代汉字的“韦”字则是由“小篆的‘韦’加上草写字形”而来。 “韦”的本义是一种竹篾编的席子。因为古人常把这种席子用来包裹尸体下葬,所以“韦”引申出黑色含义——如“韦备”(黑绸制的丧服);再引申到现代汉语中的“韦编”,也就是用熟牛皮绳子编连古书页面。 古书中常用“韦”来比喻黑色的丝绸——如“韦裳"(黑色的丝绸衣服)"韦布"(黑色丝绸做的短衣)等等。我国唐代的军事和武术古籍中,常以“韦”指代武器,如“韦盾” (披在肩上的用于防身自卫的盾牌)、"韦矛"(长矛)……可见“韦”字古义还有兵器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