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木是几点到几点?
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是在金、水、火、土、木之间彼此制约又相互联系的规律。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克我)和我生(我克)两方面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作用于其它四行,于是出现了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孙的五行关系,这种关系往复循环,便是人们常说的“相生”或“相克”。 那么根据这个原理,五行中哪一行是最强的呢?
其实,在五行的每一个要素中都包含了相生和相克两种关系——也就是说,每一行既是生于其它的行,又是克其它的行。所以,没有最强的行,只有相对较强的行,这取决于它所具有的生克力量是否大于其它行。
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观察五行的生克关系,因为五行是动态的、是变化的,那么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什么时间五行处于生旺状态?其次,什么时间为衰绝状态?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知道五行相生的顺序和时间,以及五行相克的顺序与时间。 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子午流注”的概念,即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之中不同时段的阴阳变化情况,并以之作为指导用药的准则。
明代名医张景岳在注释《景岳全书·奇恒篇》时写道:“一日之中,太阳升落地平线一次,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日中为午,夜半子时,此阴阳消长往来,昼夜不定,而人亦随阳而腾,随阴而潜。故药有早晨、中午、夜晚之分,而方亦有补泻、升降、进退之法。且五脏之气,虽有相乘,更相贼害,然其始动原由于阴阳加临,此时用药若能调阴阳而和气血,则脏腑之气自可渐消渐息矣……” 张氏将一天划分为子午卯酉四个阶段,用“阴盛阳微”“阳盛阴微”来形容每个阶段的阴阳变化情况,并分别选取一个代表药物,以之作为该时段的用药原则。
根据他的理论,早上5点到7点之间,阳气开始生长,阴气逐渐衰弱,属阳盛时间,选用补益阳气的药物;下午13点到15点,阴阳平衡,不宜使用药物;夜间21点到凌晨1点,阴气旺盛,阳气虚弱,应选用滋阴益气的药物。其它时间段也可参照上述方法判定阴阳状况,并根据阴阳状况来选择用药。
按照子午流注的说法,早晨5点至7点,属于惊蛰和春分时间,此时阳气生发快,称为“晨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冬三月,……早卧早起,必待日光。”“夏三月,……早起早卧,毋厌于日。”古人是提倡“晨阳”的,也就是说,早晨外出锻炼,或在室外工作,都是有益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春天(农历二月以前)主肝,夏天(农历四月以前)主心,秋天(农历七月以前)主肺,冬天(农历十一月以前)主肾。春季养生应注意养肝,夏季养生宜养心,秋季养生当养肺,冬季养生则重在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