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五行属什么时候?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源于《黄帝内经》,“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聪明睿智的人养生,一定是顺应四时气候、不让自己情绪大起大落、起居有规律、节制房事、多进行日光浴(古代没有电灯,晚上要睡觉)等,这样就能防止邪气的侵入,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这里就引出了五个元素——“金”、“木”、“水”、“火”、“土” 在《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就有提到:“五脏之道,皆出乎肾;五脏之气,皆寓于肝;五脏之所出,各有所发,发于四肢,散于五体。”——也就是说,人体的疾病变化与五脏关系密切: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肺者,五脏之华盖”“肝者,将军之官,胆为中正之官”“脾者,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肾者,作强之官,封藏之本”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形实气充,五脏安定,血脉调和,营卫通行。”(《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而一旦患病,往往是由于五脏功能失调所致——因此治疗也是从调治五脏开始的。
在五色与五脏的关系中,青色被用以表示肝脏,绿色表示脾脏,红色象征心与血液,黄色象征脾土,白色象征肺经,黑色象征肾经。可见现代解剖学中的“肝”、“脾”与古中医理论的“肝”、“脾”基本是一一对应的。 五脏所对应的五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变动范围。例如,在《黄帝内经》中认为:“人有阴阳,故有色,色高明亮,而天明,是谓一阳升。地浊阴,色黄而暗,此所谓二阴降者也。”《黄帝内经》提出了“太阳光明”的概念,即我们常见的“阳光五色”:头面部呈淡黄色而明亮的,是阴气上升,阳气旺盛的表现。而背部的颜色如果偏黑,是阴气盛,太阳虚,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表现。这种生理性的色调差异,可以说是正常和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