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五行属什么?
历史学属于人文学科,其根本属性在于它的意识形态性质。 所有的学问都是基于某种世界观的。所谓“哲学是智慧的学派”,同样地,历史学也是基于人类理性对于宇宙的认识的学派。而这种认识必然会有一定的观点性,也就是说是有立场的(无论有没有意识)。所以,历史学的本质首先就是它所秉持的立场。
由于中国先秦思想中并无明确的“自然观”的概念,所以先秦诸子百家的立场往往被看作是道德的立场而非自然的立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儒家、墨家等关注于社会问题,但是他们的眼光却是向内的(即关注点主要在社会这一“大宇宙”内部);反之,道家虽然关注于天道,但是他的着眼点却是向外(关注于大自然和宇宙)。这种内与外的区别,本质上也就是道德的立场与自然(或曰天道)的立场的区别。
从春秋战国至两汉,我国的思想界的主要争论是关于“天道”的问题,而关于社会的“道德”问题的讨论则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这时期不论是儒学还是道学都更多表现为一种社会学的立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中土化的完成,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内在的心灵和精神的问题,于是理学出现了并占据了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就在于他们对于天道的理解——既然天人感应,天道无非是一种外在的伦理秩序的表达,那么追求个人的德性圆满无疑是符合天道的。因此理学是一种明显的人文主义的(相对于宗教主义的)的伦理学说。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人文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完全排除了天道在人文领域中的作用,认为求知唯一的方法便是体验(“致知力行”)。如果说是王阳明过分地推崇了人的主体性的话,那么他的弟子王艮则是把王阳明的这一主张推向了极端,提出了惊世骇俗的“百姓日用即圣人”的命题,把人的主体性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极端的主体性当然是建立在人文主义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