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雄为什么说北京话?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大,没出过远门。大学时代到外地求学,每次回北京都能听到我京腔很重的普通话;毕业后分配到航天部某研究所工作,我的普通话更有进步,连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看看,这是正宗的北京人”! 然而,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却有了一个奇怪的发现:在所里我认识的一些年轻人说起话来居然带有一股子东北味儿——他们可是正经八百的北京人啊! 再后来,来到上海工作。在这里认识了一位京腔十足的“北京大爷”——他可是地地道道的通州人。可是他给我讲的那些笑话让我发笑的同时也让我感到惊讶:通州的口音怎么会有上海味呢?
于是,我便有了一个问题:我所在的这个研究所到底有多少非北京的职工?他们的母语到底是什么? 我开始留心观察我所认识的同事,结果令我大吃一惊:除我之外,其他人的母语竟然都是东北话、四川话或杭州话——这些方言和纯正的北京话相差甚远。
为什么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人能在北京生活并融入这个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城市?为什么他们的普通话中会带有着浓浓的乡音?难道是因为他们在北方长大? 对此我的结论是: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信息与沟通的工具,更代表着一种归属和文化认同。虽然人们的母语各不相同,但是来自家乡的普通话能让每一位说这种语言的人都找到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