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颜,面也。”从页,安声。段玉裁注:“面者,头之体;颜者,首之难别者也。凡今人之言面目,犹古之言耳目口腹云。” 《释名·释形体》:“颜,元也。首本元元,所以总领诸体也。”“额,发也。人发始生,上着额端,额亦发之意也。”“容,壅也,遏壅发体而成容止也。” “颐,养也。颐,养盛气于此而白,故谓之颐。”“颊,矫也,形貌矫然有异也。”“颡(sǎng),上也。人面额头向上出耳者也。”可见,颜与颐、颞、腮等构成脸部器官的范畴。在现代汉语中,颜指整个面部,如“容颜”、“洗尽铅华,还原一个真实的颜容”;颐专指下巴和嘴角以下的部分,特指两颊和下唇部之间的地方,古人称为“颐”或“颐颊”。古代以颜为美的审美标准即以颐颊为主,称之为“丰颐”、“丰颔”或“丰颧”[1]。 在古代的审美实践中,颜不仅具有美学上的意义,还具有身份等级的意义,《尔雅·释亲》:“父之父为祖父,母之父为外祖父;母之母为外祖母。父之兄母亲为叔祖母,父之弟的母亲为姨祖母。父之姊妹为姑祖母,父之伯父母为祖母。父之季父为大父,大父之母为大祖母。祖父之子为子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此世父、叔父,母之家也……”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是以他的年龄来定的,而且年龄越小,则所居之地越近,这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面容特征,进而形成了不同年龄段人的颜貌的不同特点,并由此构成了中国古典文献中的关于颜的系列语汇。
《礼记·曲礼下》有“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说,其中所提到的“立”、“不惑”、“知天命”、“耳顺”都涉及到颜的特征,颜作为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为人关注。 从上述可知,颜作为一个概念已经包含了年龄因素在内了。
我以为颜这个概念应该归属于人体部位系统,它既是个人的身体组成部分又是个体的存在表现部分以及社会个体的存在象征物之一。当然这种划分只是人为的划分而已,事实上颜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