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五行属性是什么?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期对天文历法的探究。十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二字相互为序数排列组合成六十甲子(六十个年份),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天干地支的起源很早,《史记·历书》称“黄帝作历”,但此说不可信。东汉王充认为干支是黄帝时代的官吏大挠所创制[1]。至南北朝时代,已普遍用干支纪年法了。
关于五行,据《尚书·金腾篇》记载:“昔在伊蜀,肆于西黄河,兹后四十五载,居洛而命之观。”说明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在洛阳建都,并定下五行之说。 在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中,五行被当做宇宙结构的基础,又被当成构成自然界五大基本要素的符号来象征和表达。这五元素不断产生新的物质,循环不已,生生不息。这五大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中国古人把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特性分为五种类型,这就是所谓的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同时这五种物质还各以其特殊形态体现于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之中。 五行的意义在于它把宇宙万物按照不同的特征加以归类,归结为五种性质的物质和状态,它不仅解释了宇宙形成的根源,也揭示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宇宙观。 随着历史的发展,五行逐渐被神化,从一种简单的哲学思想变成了迷信的思想观念。现在五行的概念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它在古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还是不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