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五行属于什么?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指导临床实践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两者割裂开来,分别加以研究和应用;这种“分割运用”的方法虽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却不能尽善尽美地阐明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影响了对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正确理解及掌握。因此,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医学中,阴阳与五行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基本概念。一方面,五行之中包含着阴阳,并以此构成五行的结构特征、运动关系以及生克乘侮的关系模式,从而使五行具有了阴阳的属性特点。另一方面,阴阳又通过五行的途径而渗透于整个中医学领域,成为其他诸范畴的基础和核心。因此,二者既相互独立存在,又相互依存结合。
1.1阴阳与五行在概念上的内在关联
早在《周易》中就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的命题,认为世界之所以不断运动变化,是因为阴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构成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一思想为中医所继承和发扬光大,成为历代医家认识研究疾病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同时也在理论上奠定了以阴阳为基础,以五行生克为纽带构建中医整体医学观的理论框架及方法论原则,并对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意义。
1.2阴阳与五行在功能上的相辅相成
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由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组成统一的整体,其中又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脉联系体表与体内脏腑组织器官,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而又对立统一的内和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系统,它直接决定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状况和健康水平的高低。
1.3阴阳与五行在病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那样“夫阴阳者,有名无形”,也就是说,无论疾病是阳盛还是阴亢,抑或是阴虚火旺等,都是通过五脏功能的失调来表现出来的结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辨清病机性质,才能正确把握治疗的方向。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或病因病机上,而忽略了脏腑阴阳的偏胜偏衰则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病人。阴阳与五行的辨证关系是一个双向运行过程——即当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必须重视保护其阳气;而当机体出现虚寒症候之时则需要加强温补之助;反之亦然。总之,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