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五行属什么?
古代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种物质。但是这里的“行”不是指“运动”的意思,而是指“流动”,所以“五行”也叫“五运”。这五个实体就是自然界五种物质的形态,它们相互滋生、相互抑制,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所以古人用“五行”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化是极为妥当的。
五行学说来源于古代人们对宇宙的思考,对万物的观察,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它们彼此依赖、作用,形成了万物。这种学说不仅蕴含了古代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的知识,还渗透着古老的哲学思想,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高度概括。 《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行”“五脏”“五色”“五味”等内容,阐述了人体五脏六腑与季节气候、饮食起居的关系,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养生原则。 中医理论体系中涉及五行的地方很多,在诊断方面有“望、闻、问、切”,在治疗方面有“汗、吐、下、和”,在用药方面有“寒、热、温、凉”,在针灸方面有“阴经、阳经”等等,处处都有五行观念的体现。
五行相生相克,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五行配属五脏,则反映了人体内环境的整体性。我们对于五行及五行相生相克的了解,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医理论,掌握中医精髓,并在实践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