烁妍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先哲们一种抽象的、比类的思维方式——将世界上的事物分成五类,并用这五个字来表示,用这种比类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天地万物之间的规律。
在现代数理逻辑之中,人们用集合A来代表一类事物(在这个例子中的就是“东”),然后用运算*作用于A,得到新的集合B(这个例子中就是“春”),再对B进行同样的计算,又得到C(这个例子中是“长”)……如此循环往复,就可以实现某种形式上归类或分类的目的。因此可以看到,五行其实是一种基于数学的思维方式。 既然五行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数学的思维方式,那么它是如何具体运作的呢?它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呢? 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得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讲起。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而五行学说的出现年代虽无法考证,但至少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在《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记载: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生生不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且提倡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在此基础上,中医还进一步提出了五行学说。 所谓“金木水火土”,实际是建立在阴阳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其中,阴阳二气是我们从自然界当中所观察到的一种客观的现象:如早晨阳气的上升、午后的阳气炽盛以及夜里的阴盛。而五行则是我们对自然界中某些物质或现象的一种抽象与比类:木代表着生长、火代表着温热、土代表着承载、金代表着收敛、水代表着滋润。 需要提到的是,这里的五行并不是西学的元素周期表,因而其相生相克并非指元素间的生化转移。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行是这样被运用的: 首先,医生要给病人把脉,这一步相当于采集信息;然后,医生会对这些信息做出判断,这个判断的过程就涉及到了五行。 最后,医生会根据患者五行的情况,加以用药或者生活指导等进行辅助治疗,使五行恢复到平衡的状态。中医运用五行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当然,五行学说是古老而又简单的,它在中医中的应用也有待商榷之处,但目前来说它是中医不可缺少的理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