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平和不好吗?
首先,“五行平和”这个说法就值得商榷。 “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其对应的五色是白、青、黑、红、黄(橙),这些在《黄帝内经》中都有记载的 ,不是题主所说的“金木水火土”。 其次,五行的特性与季节是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即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属土。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我们常说的四季中的“春、夏、秋、冬”其实是指阴阳之气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情况,其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而我们的节气是根据月球公转轨迹设计的,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间隔时间大约都是三天左右,也就是说每隔三分钟就有太阳升落一次,如此循环往复。 那么,根据五行和季节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个季节最后一个月份应该属于本季的最末一天,比如五月最后一天属于芒种,九月最后一天属于寒露,十二月最后一天属于小寒。
既然每个月的最后一天都归属某一个季节,且一天对应一五行,自然不会出现某一月里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五行的情况,这样整个一年也就没有了固定归属五行的日子了。 不过,虽然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分别属土、金、水,但是每一天的太阳升起落下所对应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先有后,所以每天都有可能归属不同的五行。
当然,这一天可能归属的五行与前一日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季节是在不断变化的。例如今天小暑,昨天大暑,说明今天是阴历六月十六,明天是小暑,后天是大暑。今天夏至,明天芒种,说明今天是阴历五月廿九,明天夏至,后天天干地支相同,还是芒种。 今天立冬,明天小雪,说明今天是阴历十月十五,明天立冬,后天小雪。 这样每天所属五行是不同的,但是每个月最后一天所属五行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得出的规律——“月有所属,日有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