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的五行缺什么?
“午时”是十二时辰之一的午,对应现在的11时至13时。 古人在计算子时的时候往往把前半夜也计算在内。古人根据一天中太阳的运动轨迹将一昼夜分为了12个时段,并用12地支来表示每个时段的开始,即子时就从子时开始至丑时结束;寅时则从寅时开始至卯时结束……以此类推。这12个时间段又大致与今人所说的早、中、晚相重合。
在古人的观念里,每一个时辰分为三候,每一候相当于两个钟头。所以一个时辰实际上是由四个阶段组成的,用现在的话题说是,子时是子时不夜的一天之始,到亥时是子时不夜的终了。而冬至这一天的子之时和夏至这一天的子之时,古人认为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点,所以在易学上很重要——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子午流注”。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脾主长夏,足太阴脾经者,阴中之至阴也,故主病在脾。”又说:“心主暑,足少阴肾经为寒水之所,大暑流行,肾水不衰,心火自减,病不生矣。”这里虽然提到了暑热的问题,但显然不是直接指心火太过导致的炎热。因为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到了午时阳气最旺,应该炎热至极点了,但我们知道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说明中医所说的“热”还包括了阴虚生内热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说午时这个时间段的五行缺少的是水和火。 不过,这仅仅是基于易经的理论而言。如果从另一个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视角来看四时五行,那么答案又是另一回事了。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篇第七十》说:“黄帝曰:五时五行,一时之中有五脏之气,何以别之?岐伯答曰:奇恒之音乃五时五行之气,以知五时五行之一,各有所部,及其所在,命曰五音。”
这是以五音定五行的例子。五音是宫、商、角、徵、羽,相对应的五行属木、火、土、金、水。其中宫属土,土居中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理论经常提到土的这种枢纽属性)。我们可以把午时归属于土。 所以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午时的五行应是阳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