戉戌五行属什么?
“戉”字,左半边“王”字旁,右半边“俞”,读yuè 。 “戌”字,上面“戈”字形,下面“每”字。读xū。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戉(yuè),大斧也。从王,持斧。一曰大耕器。 戌(xū),守边也。从戈,一,其上像出戟之形。
我们看古代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文字、会意文字。很多字的构成都是讲究象形的,或者说是抽象的象形。比如这个“王”字,像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将军手持利斧的样子; “辛”字,像一把镰刀; “屯”字,像军粮堆积成小山的样子…… 而这个“戊”“已”“午”“卯”“辰”等字则是一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以简化,再重新组合而成的新字。其中“己”“已”同音,而“卯”“辰”同音,可以互相替代。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一类的字像形容大地的形状和纹理,以及生长植物的状态和过程。 比如,“巳”字,它的底部就像一亩田地,中间一条曲线,表示耕耘之后的痕迹; “酉”字,像一个倒着的酒坛,底部的横线表示酿酒用的粮食经过发酵变成了酒; 而“卯”字,像一颗插在土地里的幼苗,“辰”字像两棵相连的幼苗。至于“未”字,我个人认为是像两棵独立的小树。虽然这种解释很勉强。 所以这八个字都属于“生”部,即“生辰八字”中的“辰”字,代表的是“生命”的意思。
戉戌的五⾏属金。⽆独有偶,从形声字的角度来说,⾦⽂形态的“戉”字,也是“钺”
的声旁。“钺”字的甲⾂⽂形态,本指斧⼑类的器物,后来引申指代⼀种⼤斧形状的仪仗器 。
作为兵⼫类的形声字,“钺”字也是从⾦的。既然“戍”字也是从⾦的,那“戊”呢?“戊”
字的甲⾂⽂形态,内中⼀竖有如⼀道院墙,外边四横有如四条院墙的围栏,整个字形⽓势不 凡,象征着兵⽠森严的军防。篆书形态的“戍”字,将甲⾂⽂的内中一竖突出出来,既象形军 防的“主墙”,又表⽰加固“主墙”的意思,本指守卫的兵防。
“戍”字后来演变成楷体,下部的“武”字形义逐渐显现出来。虽然“武”字也从⽌,但是它作 为形声字,是“戊”的声旁,表⽰声⾳,因此,从“戊”得声的“戍
戊”三个字,都从戊,五⾏属⻩⾊。⾦⽂和篆书的“戌”字,本指地⽀的第十⼀位,“戌”字是 十⼆地⽀中表⽰夜⼗⼀时的字,属夜,五⾏属⿊⾊。“战⽃”的“战”字,甲⾂⽂由表⽰“屋⼦”的
字形,和表⽰“盾牌”和“⼤斧”的字形构成,整个字形从“屋⼦”“盾牌”和“⼤斧”三个构件,⾮常
形象地表⽰了两个部族在屋⼦前⾯兵戎相见、战⽌不休的场景。“战”字后来由篆书到楷体,
字形变化甚微。虽然楷体的 “战”字,有“兵”“⽌”“戍”“⽂”“⽌”和戌”六个构件,但是“战”字作
为会意字,只从“⽌”的本义,属于“⽌”字的意符字。因此,“战”字五⾏属⿊⾊,和“⽌”字的
五⾏⼀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