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五行属什么颜色?
五行是古代道家用来描述世界本原和世间万物的五个概念,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相互资生、制约和转化。 后来,这种原始的宇宙论被引入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的“五脏”学说。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都与大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息息相关,从而形成“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论结构体系。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聪明聪明的人要学会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注意冷热调节,保持平和的心态,节制自己过度的情志变化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这样就能使正气旺盛,邪气不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历代中医都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由此创立了“五运六气”这一预测发病的学术思想。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运用天干地支来推演自然界变化的规律,进而判断疾病发生的时间趋势。虽然其中涉及很多天文地理知识,给人稍显神秘之感,但其中的科学内涵却给我们提供了顺应自然规律防病保健的新思路。
在五脏与五行相对应之外,中医认为人体内外上下亦与五行相应,《黄帝内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宰相之官也,治节出自肺; 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脾者谏议大夫,智谋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调血气,使阴阳平衡而百病不侵。 ” 中医的“五行学说的确指导着古人的养生保健实践。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转归确有影响。我们既应尊重中医运用五行学说认识健康与疾病的过程和经验,更要深入其中去探索其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