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字五行属于什么?

连皎斓连皎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释“碧”字,“碧,石之青颜色者”;段玉裁注云:“凡物云碧,皆指其青绿色而言……”这里所说的“石之青颜色者”指的是矿物学上的“青蓝色系列”,即今天我们所说的“蓝宝石”或“蓝晶”(Lapis lazuli),这是一种含铬的硅酸盐晶体矿物。 古文字中的“碧”字,字形演变如下:

金文 > 秦篆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从古文字形态上看,“碧”字最早形如从玉的“芾”,《说文》中就有“芾,小荷叶也”的解释(参见上图)。这种写法一直延续到秦代,比如秦始皇印玺中就有这个字。

秦一统天下以后推行书同文,统一汉字,由大书法家李斯负责,将原来的篆书简化为隶书写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碧”字的隶书写法,而楷书的源头就是隶书。在隶书流行时期,“碧”字又有一种别体字形是“珎”。

今天来看,“碧”字各种字体的字形已经非常统一了,但是,如果仔细区分的话,可以发现在字形上还是有细微差别的:繁体字“碧”字左边“王”旁,有一撇(一短竖),而简体字没有;而在“碧”字右边“章”部的笔画,繁体字有四画,而简体字只有两画。 这些细微的差异来源于字形演化过程中的“笔误”,或者说是一种“俗体”,因为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来自于隶书。根据现代学者考证,这种“俗体”现象大概发生在唐朝或者宋朝时期。也就是说,在现在人眼中看上去十分整齐统一的“碧”字,其实是由正俗两种字形演化而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繁体字左边的“王”旁要刻意写成“辶”呢?其实这里面是个错别字!本来应该是“辵”,由于古人书写时不注意,常常会把“辵”字省略,于是就成了“王”。

赵文卿赵文卿优质答主

碧字的五行是土;碧字拼音为bì,注音是ㄅㄧˋ,部首石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9画,五笔86型KTTG五笔98型KTTG,仓颉MTNBB,笔顺ノフ一一ノ丶丨フ一一。

碧字的具体字义解释

(1)碧bì:1、青绿色的玉。2、青绿色。3、专指青绿色的山水。4、古同��。

(2)《广韵》:白石之青美者;《玉篇》:石之青美者。

(3)《礼·聘义》:“文以玉,白似德。”《礼记·聘义》:“瑕瑜不掩,忠也。”《注》:“瑕,玉小赤色;瑜,美玉也。”

(4)本义:青绿色的玉石,又指青绿色;

(5)同本义碧亦玉也,生于石,而色青白。──《说文·玉部》。字亦作瓌,瓈。与璧通。

碧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石部】碧;

〔古文〕𠀤《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毗秩切,音邲。《说文》:玉之青美者。《玉篇》:石之靑美者。《礼·聘义》:文以玉,白似德。《注》:白黑杂,如羽如英也。《疏》:玉色有黄有靑,青玉间白如羽及荵英之文色,则靑中斑白也。《聘义》云:瑕㓜不掩,忠也。《注》:瑕,玉小赤色;㓜,美玉也。《疏》:瑕中之㓜,赤中之白,譬臣下,虽有小行。是瑕中之白也。又《博雅》:石之靑美者谓之璧。《文赋》:琼瑰盈乎其室。《注》:琼,赤玉,瑰,石之靑美者,今之璧,碧也。

又水碧,珠之别名。《博雅》:玉之美者为琼,江珠为美玉,水精为水碧。又《正韵》:碧色,非石非珠,亦色之近碧者。又鸟名。《尔雅·释鸟》:鸀䳍,雕鶖,䳍,碧鷃。《注》:江东呼为白。碧鷃,小碧也。《诗·小雅》:黄流在中,有鶄有䳍。《注》:䳍,王孙也。《释文》:伯志本亦作王孙。《尔雅疏》:王孙,鸟未及成,其毛黑,故别。《诗疏》:王孙之状,体小貌卑,身黑羽赤。《禽经》:王孙,一曰伯劳。《埤雅》:伯劳,今曰鷃雀。《博物志》:鶖好飞,伯劳逐之。是也。

又山名。《山海经》:碧山,上多柏,其下多雄黄,其水多砥砺。《注》:言此山有青气。 又地名。《周礼·夏官·职方氏》:北之大都曰幽都。一曰北雥。又曰西旷。《注》:《淮南子》曰,北海之隅有幽都,有方九里,中有山名曰北雥,上有反景之台。又《齐表语》:齐南有山曰卢山,有水曰渠水,有泽曰孟塘,有木曰桑树,有鸟曰布谷,有兽曰虎豹。齐北有山曰东山,有水曰比水,有泽曰平泽,有木曰柳,又曰白杨,有鸟曰鷃鸡,有兽曰麋鹿。齐西有山曰东山,有水曰清浊,东浊西清。有泽曰北海,有木曰碧,有鸟曰鵗,有兽曰狐狗。齐东有山曰琅邪,有水曰汶水淄水。

【通】璧。《礼·聘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