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属于五行中哪个?

糜涵诗糜涵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代”没有列入五行的原因,《易经》里只有四行。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因而将它们命名为木行、火行、土行、金行和水行并称之为五行。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阴阳两类爻象,用阴爻表示的土地,阳爻象征的天;用单数标记的为奇,即阳数;用偶数标记的为阴,即阴数。

以乾卦为例,三根阳爻就是“甲午丙寅”这四个干支符号,而它的对宫坤则由三个阴爻构成“乙未戊辰”。这样,八卦就被分配到了八天之中——《周礼‧大司乐》有载:“凡乐,圜钟之宫,羽音,太蔟为之宫,商调。”“太蔟”即寅,因为处在十二支的第一位,又被称为“太角”,所以上面一排的八个字就分别是“甲午丙寅”和“乙未戊辰”——这恰好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一对应起来。

而明代处于巽宫,巽在八卦中代表长女,有“四正”之称(另外三个是乾、坎、艮),在五行里属木。于是“甲子乙丑壬寅癸卯”就成了它的象征。不过这种分配方式只是人为规定而已,实际上并无太大意义。 因为在汉代以来古人一直以“子午流注”方法推算五行的运行规律——也就是现代科学所承认的“生物钟”。

按照这种方法推演,五行在一年中的位置应该是这样的: 正月建寅,属阳木,其五行之气始于立春之时从东边冉冉升起;二月建卯,属阴木,其气逐渐盛旺;三月建辰,属阳土,二月之木至此而消,而土气逐渐增强;四月建巳,属阴火,阳气开始潜藏,阴火由此而生;五月建午,属阳火,阴气渐退,阳气升腾;六月建未,属阴土,此时阳气至盛,土气充盈;七月建申,属阳金,月中阴气渐长,阳极盛极;八月建酉,属阴金,月中阳极生阴;九月建戌,属阳土,十月建亥,属阴土,十一月建子,属阳水,十二月建丑,属阴水。

无论是子月还是午月,它们都是阴阳交替、五行流转的阶段标志。至于方位,古人认为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这与现代科学所认定的元素周期表顺序一致。 所以明代属于木无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