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字属于什么五行?
时字,属金 。 从古至今对五行的划分只有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过。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很有限所以把太阳升起的时候叫做“阳”把太阳落山的时候叫做“阴”并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阴阳两种属性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分化都有“阴阳”两个方面。所以“阳”就是“金”“阴”就是“水”。 (这里古人所说的阴阳和我们现代科学的阴阳是不同的!) 所以“金生水”。 古人把日落以后到凌晨一点以前这段时光叫做“子时”(晚上11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太阳逐渐西沉阴气渐盛阳气渐消。
从十二地支的阴阳分法可以看出每个时辰分为阴阳两部分,上为阳下为阴。那么子时上半段为阳下半段为阴。子时前半部分属于“午”后半属于“未”。 又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从子时开始白天渐渐加长夜晚渐渐缩短。到了惊蛰春分期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且上升多于下降。所以子时的前半段白昼比后半段白昼要长。 所以子时上半段属于“阳中之阳”也叫“少阳”下半部属于“阴中之阴”叫“少阴”。这样五行之中的“火”也分成了“心火”和“肾火”两个阶段。 “心火”相当于子时的前半段“肾火”相当于子时的后半段。 “心火”是温煦的,充满活力的。因此“心火”对应的“红色”是最正最大众的红——朱雀的火红。而“肾火”就是黄昏时离落的夕阳,虽然也是火红但是偏紫带有忧郁颓废的色彩也就是“戌狗”所代表的橘黄或者橙黄。
在五行学说中,将宇宙万物分归五类,即金、木、水、火、土五类,其间还按相生相克规律相互关联,相生的次序为:木→火→土→金→水→木,相克的次序为:木→土→水→火→金→木。在志中心;在液为汗;在体为筋、皮毛、肌肉、脉、骨;在窍为目、舌、口、鼻、耳;在变化为生、长、化、收、藏;在色调为青、赤、黄、白、黑;在方位为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因“五”与“伍”同音通假,因此五行是五材(材,即材料、质料的意思)运行的意思。
而属时的计算方式,以夜半二十三点起,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三点至五点,为寅时。。依此类推,共分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二个小时。具体如下:
一、夜半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为子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水;
二、凌晨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土;
三、凌晨三点至五点为寅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木;
四、凌晨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木;
五、上午七点至九点为辰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土;
六、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为时巳,其属性五行归类为土;
七、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午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火;
八、下午一点至三点为未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土;
九、下午三点至五点为申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金;
十、下午五点至七点为酉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金;
十一、下午七点至九点为戌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土;
十二、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为亥时,其属性五行归类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