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的五行属什么?

魏水金魏水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拣”字,《说文》解为 “手取也” ,即用手抓取的意思;《玉篇》解释更为具体, “挑也”(《康熙字典》引),也就是选取、挑选的意思。“拣”字本义当与手部动作有关。 但汉代许慎已经注意到其本字为“翦”,并且指出“翦”有“拣”之意。后来,王念孙根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中引晋代卫恒《四体书势》,其中谈到隶书时云: “古隶急就,名‘剪’字,言其书迹类剪刀之所翦也……” 进一步证明“拣”从“翦”声。

明代杨慎在《丹铅续录·文字六》中也提到了关于“拣”字的另一出处,他说: “‘捡’字,俗作‘拣’,非……按段公路《北梦琐言》云: ‘梁太祖爱读《庄子·逍遥游》,每一至夜分不寐,辄取《庄子》读之……有不熟者,即挑灯再阅。每遇‘齟’字,误作‘揀’字,或误作‘揀’字。’是唐世已误作‘揀’矣。”

我们查考《庄子·逍遥游》原文,其中确实有多处“齟”字,而《北梦琐言》卷七亦载: “上皇尝于灯下读《庄子·逍遙遊》,以齟字误为揀字。” 可见唐人已有将“齟”误为“揀”的现象。

综合以上材料来看,“拣”最早可能写作“翦”或者“齟”,后因形近而讹,再加上汉隶繁复,更使字形相近,从而造成后世用字混乱现象的出现。如宋代苏辙《东坡全集·书戴简礼部诗后》: “……余偶得杜子美、韦左司二集,凡数百篇……” 将“翦”误作“拣”,显然也是因形近而误。又明代李贽《焚书·答袁太史》: “……但‘翦’字断不可改作‘拣’字。……” 同样是因为形近而错。

由上述过程可以推知古代书写体系中的错别字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这种错误不仅存在于平民百姓之间,而且也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在知识分子阶层。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古代汉语书面语口语化的程度相当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