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是什么五行属性?
咸歆最佳答案
“约”,字典里有三种解释 ①用词、用语简单明白,不烦琐;②结扎,约束;③订婚,结婚。 我们通常使用第三个意思,因此这里的约应该是订婚的意思。那么它属于什么五行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古代的婚嫁制度。
《礼记·昏礼》载:“古者,自天子至大夫,有丧,必闭壁,居外,杖而哭。”“古者,二十而冠,始傅母之教;三年而后娶。”郑玄注曰:“冠者,始加元服也;父母始教之以礼。娶者,女适人者也。”“亲迎,君使大夫持璧,以命俟于门外。”贾公彦疏曰:“此明聘礼也。”
简言之,古代的婚礼大致是这样进行的(图1):男方派使者携带玉帛(璧)到女方下聘,然后女方同意议嫁,至此,婚姻成,男方可以登门迎亲了。 这其实是一种纳币礼,即现在所称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前四礼重在表明女方同意议嫁,后两礼才算正式举行婚礼。 这看似平平淡淡的纳币礼,其背后却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含义——它不仅意味着一对新人名誉地位的统一,而且也意味着双方家族联合势力的增强。所以,在古代社会,能够拥有和支配这些资源的男子在婚配过程中往往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系统观和宇宙观,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世界观。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世界万物的组成和自然现象。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二元论,那么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唯物论,及古老的科学思想方法。
在中国相生相克的五行,每一行都按照五行的规律进行相生相克,相生是推动和帮助,而相克则是约束和抑制,两者在协调相称时,五行便能维持平衡!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可以是五种物质实体,比如水、火、金、木、土;也可以是五种元素,比如寒、热、燥、湿、风;还可以是五种能量,比如阳热、升发、沉降、阴寒、温达,等等。总之,五行是自然界最基础的能量,并由此能量的不断生发化收藏和制约再生之运动中不断运行和变化,以维持其运动的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