徳五行属水什么?

郁贵香郁贵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德”是汉字中特别有趣的一个字,《说文解字》释之曰 ∶ “德,升也。从行,惪声。” 段玉裁注 ∶ “德行二字古今义各不同……后世所言德行,古只曰德……此与言仁者一样矣。”“德行”今义则是指人的品德行为。 汉代的郑玄给《论语·述而》里的“德之不修”作注的时候称 ∶ “德,得也。由得行乎道德之中,乃成其德。”这是把“德”解释为获得,和现在意思更接近了。但是“德”字在古代还有“心有所得”的意思,《中庸》里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斯未信;有弗问,斯或未知;有弗思,斯未知;有弗辨,斯未彰;有弗行,斯无知。”可见这个“德的本义其实是“从心得”,所以《广雅·释诂三》仍谓 ″德,得也"。

既然“德”是从“心”得来的,那么它自然应该属于心的范畴。但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德”和“心”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并不紧密,故用“德”来表示心地所拥有的品质时,一般都要在词尾加上表示修饰意义的“者”字——比如《论语·乡党》 ∶“色勃如也,似不能言者。”(色,脸色;勃,通“怫”,愤怒)又例如《论语·雍也》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贤达;堪,忍受)这里边的“色”、“乐”及后面将要谈到的“礼”其实都是内心所装,然而用“德”一词来表述时,它们都得带上表示修饰意味的“者”字。(参见王力《古代汉语》校订本)

以上所述皆就古典文献中“德”之用法而论。至若现代语汇中的“道德”,虽然可以酌取“德”字,但其内涵与来源早已远远超出了孔子所说的那套东西。 至于“五行”之说,见《尚书·洪范》,所谓“金木水火土”,其实质是古人对大自然中某些现象或者某种规律的一种抽象,这种抽象往往带有很强的猜测性以及神话色彩。(参见吕氏春秋·仲夏纪·五行)这种所谓的“金木水火土”实际代表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个实物。譬如“火”代表的不是火元素,而是指出于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温度状态,而这种高温的状态是可以灼烧金属的,也可以让木枯干。所以,“五行”可以说都是具体的,但又都可以抽象为具体之外的某一种属性。

赖昌新赖昌新优质答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中医也将五行学说广泛用于医学领域,以说明人体结构,生理变化,病理变化规律,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每个字都可以归属五行中的一行。五行为金,而有德字的地方也读为de二声,所以五行属水。

“德”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德”字写作“”,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表示手,右边是一颗心,合起来表示用手去表达心中情感的外在动作;金文的“德”字写作“”,字形与甲骨文类似,但更为规范;在西周的钟鼎文的“德”字写作“”等几种不同的格式,但在秦统一文字以后,“德”字已经与现行汉字形态十分相似,只是下面的“心”字没有“S”勾;到汉代以后,“德”字形态与现代汉字大体一致,只是下面的“心”字写法有所区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