鹒字五行属什么?
“鹒”的五行是金,但它的本义与金无关 《说文》中对这个字的解释是这样的:“鹒,黄鹂也。从鸟,声。”也就是说,“鹒”最初的意思是形容一种叫做“黄鹂”的鸟。
这种鸟在古代又称作“黃鸝”“黃鸝鶯”“黃鹂鶯”“黃莺”等,和现在的黄鹂名称一样;还有一种叫“鵹藍”(音li2 nan1),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黄鹂花”,古代诗文中的“鵹鳥”“鵹黃鳥”也是它。 那么,古人眼中的黄鹂长什么样呢?
《诗经·小雅·四月》中有这样的诗句:“鸣蜩(音tiao2)喈喈,黄鳥攸攸。”朱熹注曰:“鳴蜩,蟬也。黄鳥,黃鸝。”可见,古代的“黄鳥”,就是现在所说的蝉。
然而我们见到的蝉模样和古书中描写的黄鹂可不一样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所见的蝉都是幼虫,而在古书(包括汉代的许慎著的《说文》和中唐的韩鄂著的《四时纂要》)中,它们都被称作“蟪蛄”,还因为古人不知道雄蝉会鸣叫,所以误以为它们是雌蝉,于是又把“蟪蛄”称为“牝蝉”或“雌蝉”。正因为这样,古时很多诗词文章里的“黄鹂”,其实是现在所指的蝉。比如杜甫的诗句“穿尽黄鹂蛱蝶群”(《绝句四首》其三),白居易的词“穿破翠帷啼鳥早”(《醉歌十首》其五)等等,这里的“黄鹂”,其实就是指蝉。
字形:左边一个鸟字旁,右边一个更字的繁体字,“更”字上面一个羽毛字“曰”,下面一个红字,右边一个“欠”。
仓颉:鸟更
五笔:RDRG
郑码:UDIG
GBK:E6D8
部首:鸟
笔画:18划
解释:读音:gēng,意思是黄鹂。也叫鸧鹒、仓庚、商庚、黄莺。我国著名的鸣禽。身体羽色鲜黄,头部黑色有白色眉纹,嘴宽而长,善于鸣叫。吃树林中的害虫,是农林益鸟。
古诗中常用的词语有:商庚、仓庚、仓鹒、黄鸟、黄莺、黄鹂、鸧哥。《诗经.豳风》:“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春日迟迟,布谷鸣啼。黄莺出谷,劳燕接飞。青杏初结,新柳叶齐。杨花纷飞,香车纷驰。
布谷、黄莺、青杏、新柳、杨花等景物,写尽春光明媚,气候舒和,东风轻暖,春日渐长。而‘女心伤悲’,这正是情场不如意的女主人心情伤悲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全诗发端了。我们从诗中女主人的悲伤里知道这一切都是美好,这春天里的景物是令人心情舒畅的。但这一切都让我们的主人公更加思念,让她痛不欲生。春天的热闹和她的孤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看第二章的前两句也是写春天的景物: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谷风就是东风,春季刮北风,谷雨刮东风。‘习习’,风轻轻吹的样子。谷风刮起,正是阴雨天气。春天风雨交加的天气,最容易让人产生伤感的情绪,我们熟悉的词句有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诗是西周燕国的诗,在西周时期是诸侯方国,周王室对燕国一向倚重,燕国的诸侯王室也是实力强盛,国泰民安。我们在看春秋时期燕国的燕庄王,燕下都,燕昭王,燕太子丹,古书上记载的很多燕国发生的事情。这女主人公应该是贵族女子,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有这样好的环境,有这样多的男青年追求,但她却那么的悲愤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