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在五行属什么?
先回答,徽字的五行属性为土。 下面是关于“徽”字更多的专业解释和案例。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关注哦!
一、基本释义 [ huī ] 1.标志:国~。校~。旗~。
2.美好(多指德行):“~言不如身教”。 “诗礼传家”中的“诗”“礼”都是徽的意思。《论语·季氏》中有“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畏思勉,颜色思温”。 其中的“视思明”是指看时要看清;“听思聪”是指听得时要听懂;“色思温”是指脸色要温文尔雅;“貌思恭”是指容貌举止要端庄谨慎……这些都是在讲“行义”,所以这里的“诗”理解为道德准则更合适。
二、引证解释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徽币礼鬼神。”注:“徽币谓信币。” 先秦•庄周的《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学乖异。” 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若夫纪事述怀,自载其质,非夫徽音俊彦者,罕能妙之。” 三、古代地名 徽,古县名。秦置。在今安徽省歙县。后作“歙”。
徽在现代汉语的规范部首中,归属“彳”部,在古代汉字的字源中归“彳”部。从字形来说,“徴”字由“彳”、 、三个部分构形。“彳”象交叉小路,引申指往复、行为、派别等等意义;“韦”有绳索等的意思;“旡(jī)”是“其”的初文,在甲骨文中像古代人使用的兵器。所以,征即从韦、从旡、从彳,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其本义表示以某种事物为凭证、证物而召回。古代的君王往往把信物和帛书之类的事物缝制和书写在一些丝织品之上而作为凭证传令之物,即“帛书”。由此而来,“徽”又有“帛书” 的含义。“征”又可以引申为征收、征集、征调等方面的意义。从徽的甲骨文字形来看,左面是一只手,中间是一根曲棍,右面是悬挂的丝织物(即旌旗),表示拿着曲棍击钟以声召人,兼表该字的读音。引申为“召集”。可以组成为征伐、征兆、征询、征服、征集、政征等等词汇。
音韵学家根据汉语语音的演变规律来推定古音,用反切方法说明字音,并分析汉语声调的来源与发展。根据《广韵》反切“胡隈切”之“隈”字,《广韵》反切“苦隈切”,可知“徽”字在《广韵》中的上古音为“匣母、微部”。
按照传统《易经》理论,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特性对应于五行。木-具有生长,条达舒畅的特性;火-具有温热、升腾的特性;土-具有化生、承载、受纳特性;金-具有肃杀、收敛等特性;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特性。用五行来比附五方、五色、五帝、五神、五官等,称为“五行配属”。
因为五行属金为“金、银、铁、钢等金属”。因此徽字属五行中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