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五行中哪个?
中国古人把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归结为“五”,即所谓“五行”,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成这五种实体。《尚书·洪范》中有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那么既然五行中已有“土”了,为什么还要有「土生万物」的说法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首先引用一段南怀瑾大师的著作《易经杂说》中的内容来解释这个疑问。 南老在书中谈到了易理与中医的关系,其中谈及「五行」时说: 五行就是五个符号,可以代表五样物质,也可以代表五样功能。在中医里,五脏心、肝、脾、肺、肾,加上命门和三焦,一共是六腑,而经络则是十二经+奇经八脉,共二十经络系统。这些经络系统和脏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五行加以概括。
如果单单叙述这种关系,用五行加六气(阴阳)也就够了。但是问题在于如何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什么是它的「所以然」?或者说,它为什么这么关联? 对于这个问题,南老的答案是: 我们必须要了解,在中国文化里的「理」都是偏于哲学意义,而非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道理或理论。因此这里的「所以然」并非基于自然科学的实证观察而来的「必然性」,而是带有普遍性、抽象性的「客观规律」。换句话说,「五行」并不是对某个具体事物或者某种功能的描述,而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与概括。
我们现代科学对于某一特定事物的研究,往往是试图从微观上弄清楚它们发生发展的所有细节——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大量数据以及统计学的方法。而中国古人没有这么干过,所以他们只能从宏观上去认识世界,并尽可能地找出某些现象间的共性,于是他们创造了「五行」这样一种具象而又抽象的符号系统。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五行」是一种范畴,而不是一个精确的物理量。也就是说,在这里数量不是主要的问题,如何分类才是。例如对于人体而言,心属火,肝功能属于木,脾属于土……这些归类不仅仅取决于功能和作用,还取决于感觉、运动等诸多特征。
借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来说,五行更像是一门「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而不是「代数几何学(Algebraic geometry)」。前者侧重于分形(形如树状的无理数)的特征描述,后者更偏向于代数结构的研究。虽然二者都可以用于编码,但目的完全不同。 在分形几何领域,「大小」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标准,因为同一类事物之间往往是「不可比」的,也就是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去衡量它们。于是,多寡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个指标,而这种以「多少」论胜负的方式就带上了博弈论的色彩——这也是古人塑造五行时所考虑的因素之一。
最后要提的是,虽然中医目前被很多人诟病,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把中医看作一门经验科学——类似于气象学或者地质学一样——则其自身的合理性就会凸显出来,而这样的看法也会让中医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