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字五行到底是什么?
“生”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子集】【部首人】【生字部】___生(生生)shēng,【唐韻】時莖切【集韻】【類篇】時靈切,音笙。【說文】天氣溫,草木得氣,故生物。引申為凡物更生長之称。从艸,声。 可见,“生”字的本义就是生长之意。而“五行的‘行’字,《说文解字》的解释如下: 【寅集上】【部首行】__��_____行(直行)xíng,【唐韻】胡貢切【集韻】【正韻】下貢切,音杏。【說文】天之乾道也。从辵,象人行。《書·洪範》曰:“木曰曲直,金的剛銳,水的流義,火曰炎上,土爰稼穡,謂之五行。” 由此得知,“行”的本意指的是人们在道路上走的意思。而且,这个“行”还是指代前面所说的“天干”“地支”等八个领域。因为“天地人”三才之道被古人用“干支”表达,故而“行”其实就包含了“八極”的概念了。
现在再来讨论“生字五行”的问题。如果要对应到五行的属性,那么“生”属阴为土,“字”属阳为火,二者结合,“生字五行”就是“水火土”了。然而这是不合理的,原因也很简单,“生”虽然代表生长之力,但是其属性却是阴的;相反“字”代表的文字、书信之类的功能,则属于阳。如果将二者合在一起作为单个字来看待的话,它们的五行属性应该互为补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互相制约。
真正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中国人使用汉字来记录语言,所谓“字”其实就是一个个符号,这些符号最开始是完全抽象化的,也就是说它们刚开始的出现并不是代表着特定声音的。由于古代没有普通话,更没有拼音字母,同音字很多,所以一个字往往有多个读音和意义。这些文字一开始出现时,都是“阴性”的,因为文字的诞生必须通过雕刻或者研磨等方式将其固化,这是很费功夫的,自然最初出现的文字都是“阴”性的。当我们的祖先发现用土堆成的高台可以传递信号之后,它们开始制作木制的信号杆,以显示方位和程度,这些工具最初使用的是“阳性”的。再后来,人们发现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可以显示时间,于是有了日晷和漏壶,这个时间工具则是“中性”的。等到铜器发明之后,人们开始铸造钟鼎,用声音来计时,这属于“阳性”。
总之,“字”代表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发展;同时,“字”的五行也应该伴随人类的文明进程而改变。最初的“字”是阴性的,它代表着母系社会的那些创造文明的知识女性;而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男性参与度大大提高,此时“字”逐渐由阴转阳,最终男女平等,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