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字的五行属什么?
“治”,在汉仪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简繁字体中,都是从上往下书写的,因此它的结构是自上而下的。 “冶”字不同,它的偏旁是“金”而不是“玉”。而且它还有一个异形字“鐃”(音yao三声)。 “鐃”字是“金”旁加一个“摇”字,这个“摇”字,上面的一横短到都快成为点,下面的一大半则变成了一竖,这样“鐃”字就成了一个独体字了。古字形“鐃”字和现在文字“冶”的区别仅在于少一横而已,所以古代这种“鐃”字是作为“冶”字的异体字对待的。
那么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治”没有异体字而“冶”却有呢?难道是后人为了书写方便给“治”加上一横了吗? 非也!非也! 其实原因正相反——古人造“冶”字的时候,本来就有“鐃”字! 我们再看看金文和小篆里的“冶”字,其实它就是由两个偏旁组成的——“金”和“玉”。
我推测“冶”字最早应该是从两金相并的样子,然后才慢慢演化成现在的形状的。 而这个字的读音也是由它本来的发音而来的。由于上古音金部的字大多发端于舌根音,所以“冶”字原本的发音应该类似“jæːr”或“dʒæːr”。又因为和“言”部有关联,所以又念作“じゃろう”或者是“だじろう”。
后来到了中古音阶段,“言”部的发音开始分化为“ye”和“ya”,于是“冶”字就分别有了“jié”和“yě”这两个读音。再往后,“jié”音演变成了现代的“zhì”,而“yě”音则保留了下来,成为了现在的正确读音。